竹原文
风竹萧萧梧叶黄,相思寸寸断人肠,一声塞管来何处,雁带秋声入故乡。诗词问答
问:竹的作者是谁?答:赵葵
问: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葵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葵名句大全
赵葵竹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寸寸
(1).一寸一寸地。 汉 枚乘 《谏吴王书》:“夫銖銖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 宋 苏轼 《杂说》:“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銍艾,相寻於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2).每段,每截。《晋书·郄超传》:“ 超 取视,寸寸毁裂。”
(3).犹言渐渐。 唐太宗 《赋得白日半西山》诗:“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唐 白居易 《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诗:“鬢髮茎茎白,光阴寸寸流。”
塞管
塞外胡乐器。以芦以首,竹为管,声悲切。 唐 杜牧 《张好好诗》:“繁絃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冯集梧 注:“北人吹角以惊马,一名笳管,以芦为首,竹为管。”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三:“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宋 晏殊 《清商怨》词:“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精彩推荐:
- 汉家循吏传,表表是龚黄。奏最承恩宠,高才躐庙堂。身随名不朽,功与赏相当。汗简时逾久,攀辕事莫详。何如身际幸,合有颂揄扬。维古萧州上,腾精斗度旁。国初新画壤,饷目旧如冈。昨岁乾仍潦,频年俭且霜。几成炊易子,那恃黍登场。饥馑连千屋,焦劳自一王。深仁推恻隐,遴选及慈祥。捐廪虽蒙泽,安贫亦振网。肠空朝息怒,骨立暮生光。尽反三农业,交腾五袴章。诚爱俄顷刻,雩应不寻常。原表犹多穫,人间亟小康。何门无囷积,有土尽金穰。薄试为霖手,聊施活国方。一丰能造次,再稔更芬芳。将见红囷粟,全登白粲樯。饬儒殚富教,考课冠循良。出入操修并,渊源学问长。躬修香寝旨,驩奉彩衣觞。坐啸庭多暇,行轩乐未央。孝心常翼翼,和气两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