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原文 诗词名句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原文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
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

诗词问答

问:秋暮西归途中书情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秋暮西归途中书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秋暮西归途中书情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秋暮西归途中书情书法欣赏

白居易秋暮西归途中书情书法作品欣赏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书法作品

全唐诗

参考注释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乡贵

当地有地位的人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考异》:“自 文公 ( 朱熹 )以来, 建 之乡贵,率少荐乡曲特起之彦。”

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九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平芜

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阴和

语本《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后因以“阴和”为应贤者之邀而出仕的典故。《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令明使君方垂神幽藪,留精九皋, 輅 宜蒙阴和之应,得及羽仪之时。”

曙色

破晓时的天色

从窗口透进了灰白的曙色

当曙色开始照到西边最高的峰顶时,他的人马还走在相当幽暗的群山之间。——姚雪垠《李自成》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衣裳

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别家

别的人家或单位

我到别家去瞧瞧

归复

(1).回归;回还。《汉书·刘向传》:“骨肉归復於土,命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两儿遣逆先生,尚未归復,必迷途矣。”

(2).归服。《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復,近者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年》:“ 己厖歷 今为可汗,尚寓 安西 ,俟其归復牙帐,当加册命。”

兰膏

(1).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王逸 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晋 张华 《杂诗》:“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唐 刘长卿 《杂咏上礼部李侍郎·寒釭》:“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2).一种润发香油。 唐 浩虚舟 《陶母截发赋》:“象櫛重理,兰膏旧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兰膏坠髮红玉春,燕釵拖颈抛盘云。”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合雀》:“合将令女配时髦,从教与你共处幽闺,同事兰膏。”

得不

能不;岂不。《史记·秦本纪》“伐 南山 大梓” 司马贞 索隐引《录异传》:“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志忠 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 司马懿 所擒乎?”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孙宸,朝代:明代

    守岁孤吟坐寂寥,条风解冻未全消。

    八千道路归何日,四十年光逼此宵。

    休论作客踪难定,且喜看花兴不遥。

    柏叶倾残灯未烬,又随鹓鹭谒清朝。

  • 作者:张载,朝代:宋代
    山前咫尺市朝赊,坦屋萧条似隐家。过客不须携鼓吹,野塘终日有鸣蛙。
  • 作者:蔡襄,朝代:宋代
    莫怪灵均恋楚滨,可能臣子外君亲。精心独去珠无纇,飞语潜来箭有神。宋玉招魂推意远,扬雄流涕掩书频。江边自是修门路,嗟苦先生陨此身。
  •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标签:诗经思念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简畀罗英俊,咨时切治安。

    江湖襟带地,风俗易移难。

    谷贱筹农苦,棉轻虑岁寒。

    承流敷渥泽,应共洞庭宽。

  •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
    暝色起烟阁,沉抱积离忧。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空宇感凉至,颓颜惊岁周。日夕游阙下,山水忆同游。
  • 作者:释德洪,朝代:宋代
    标签:墨梅

    南岳有云留不住,东归结伴过湘湄。

    解将疏影横斜句,不换垂珠的皪诗。

    癯甚鸢肩寒入画,清哉鹤骨老难医。

    定知入岭风烟暮,正及追胥馈岁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日永亭台爽且静,雨馀花木秀而鲜。

    朝烟欲敛湖波澈,荷芰香中一放船。

  • 作者:杨公远,朝代:宋代
    不是骚人不是农,笔耕墨耒原年丰。有时啜罢卢仝茗,羽羽能生两腋风。
  •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