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命吴应枚图嵩山华盖峰仍叠前韵原文 诗词名句

命吴应枚图嵩山华盖峰仍叠前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即景不能默于谈,昨来瞻岳洛以南。

其峰造极惬静参,华盖之下停龙骖。

偿我夙愿引我忺,目所揽结兴欲探。

讵惟一壑与一岩,维岳与镇都包函。

是宜纪咏诗囊添,问上问下隔层岚。

其呼万岁奚足耽,无德登封实可惭。

不如校景收清恬,石溪曲折路尚堪。

底须錾凿屴崱巉,下视群峭知其凡。

金台玉镜积翠咸,铁梁大小殊森严。

捣衣玉女不嫁男,常有云物供绣拈。

嵩门待月才眉尖,谪仙人宅万古含。

大化冥合开胸襟,如响应声空谷谽。

侍臣𢋫韵艰谽䆱,磨崖擘窠大字嵌。

他年谁其青出蓝,莫使薜荔蒙茸馣。

尔枚阙里归程兼,要当诗画艺两覃。

无举柱史及瞿昙,名教之中乐无险。

漫云月窟天心潜,大羹有味匪醯盐。

试走健笔为云岩,鬼神入处气益酣。

两行烟柳疏毵毵,燕山赵水迎归骖。

长歌还忆陟巘驔,题帧何异书崇嵁。

携归温室资吟瞻,香光家法待更觇,是谓举一乃得三。

诗词问答

问:《命吴应枚图嵩山华盖峰仍叠前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一

2. 皆峰名

参考注释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即景诗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昨来

近来。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诗:“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唤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唤俺做哥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臣闻昨来西师出界,中缀而还,将下师徒,颇有飢冻溃散。”

造极

(1).到达最高点。 晋  庐山诸道人 《游石门诗》序:“既至,则援木寻葛,歷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於是拥胜倚巖,详观其下。” 清  唐甄 《潜书·虚受》:“其心如是,是以受摄广大,造极无上,而与天地準也。”

(2).喻达到完美之境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 陆侃如 等注:“达到理想的境地。” 唐  皎然 《诗式·文章宗旨》:“ 康乐公 早岁能文,性颖神澈,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大概 李 ( 李白 )写景入神, 王 ( 王昌龄 )言情造极。”

华盖

(1)

(2) 帝王车驾的伞形顶盖

(3) 一种用柱支承或由墙壁伸出的阳台或屋盖

(4) 光通过比其波长大的粒子或小小滴介质时,出现围绕大气光源(如太阳)的明亮区域,呈淡蓝色圆盘,外缘栗色,就像太阳或月亮被雾包围了一样

(5) 经穴名。属任脉。位于胸骨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处

下停

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阁为下停,身上以足为下停。见《 * 相法全编· * 先生石室神异赋》注。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下停之说,下停犹言下部。

龙骖

(1).龙驾车。 晋  郭璞 《祝融赞》:“ 祝融 火神,云驾龙驂。”

(2).指皇帝的车驾。《魏书·李平传》:“凤服龙驂,尅驾近日。” 南朝  梁  沉约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诗:“沃若动龙驂,参差凝凤管。”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寿春应令》:“龙驂驻六马,飞阁閲三休。” 唐  李适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驂日暮下城闉。”

(3).为皇帝驾车的骏马。 南朝  梁  萧子显 《奉和昭明太子钟山讲解诗》:“金輅徐既动,龙驂跃且鸣。涂方后尘合,地迥前笳清。”

夙愿

一向怀有的愿望

吕大防、 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宋史·苏辙传》

以偿夙愿

揽结

(1).采摘系结。《晋书·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弱可揽结,匀能布护。”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诗:“ 九江 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明  文徵明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3).犹结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逆绅实欲揽结军人,暗用反间。”

惟一

只有一个;仅仅一个

这是我惟一的选择

包函

包容含有。《汉书·董仲舒传》:“天者羣物之祖也,故徧覆包函而无所殊。” 颜师古 注:“函,与‘含’同。” 宋  苏轼 《辞免起居舍人第二状》:“伏望圣慈廓天地包函之量,推父母爱怜之心。”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无论什么,在我们的‘古’里竟无不包函了。”

诗囊

贮放诗稿的袋子。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宋  陆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难从酒伴浮三雅,自解诗囊咏七哀。” 梁启超 《腊八小饮》诗:“客怀澒洞诗囊窄,乡思低迷粥鼓遥。”

层岚

指重山迭岭中的雾气。 宋  朱熹 《题囊山寺》诗:“云海近苍茫,层嵐拥深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晓色蒸霞,层嵐开藻。”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无德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左传·闵公二年》:“无德而禄,殃也。”《国语·晋语九》:“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史记·龟策列传》:“渔者利其肉,寡者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

(2).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 * 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 * 受赏而无德也。”

(4).见“ 无德而称 ”。

(5).见“ 无得 ”。

登封

登山封禅。指古帝王登 泰山 祭天祭地。《史记·封禅书》:“﹝ 武帝 ﹞遂登封 太山 ,至于 梁父 ,而后禪 肃然 。” 唐  贾岛 《送蔡京》诗:“登封多 泰岳 ,巡狩徧沧溟。” 宋  叶适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类告。” 清  吴伟业 《送少司空傅梦桢还嵩山》诗:“西巡拟上登封颂,抱犊山庄候翠华。”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收清

全部如数收到

收清欠款

石溪

岩石间的溪流。 唐  王昌龄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唐  卢肇 《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驛楼前看发机。” 唐  方干 《山中寄吴磻》诗:“石溪鱼不大,月树鹊多惊。”

曲折

(1) 弯曲

一条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

这件事情里面还有不少曲折

(4) 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底须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錾凿

凿,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山道广丈餘,深三四丈,其鏨凿之迹犹存。”《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果听得间壁槌凿之声……晚间与二人相遇问道:‘你家常常鏨凿什么东西?’”《豆棚闲话·渔阳道刘健儿试马》第九则:“把厨灶下埋着当日剩下两个元寳,悄悄乘着月夜掘出,将些炭火烧红,鏨凿开来。”

屴崱

(1).形容山峰高耸。 元  贡师泰 《题颜辉山》诗:“苍龙渡海成叠嶂,屴崱西来势何壮。” 清  钱谦益 《由天都峰趾径莲华峰》诗:“ 天都 屴崱不可上,縋腰束胸将安往?”

(2).形容态度端庄。 唐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

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金台

(1).金砌的台;华美的台。《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三国  魏  崔琰 《述初赋》:“列金臺之蹇产,方玉闕之嵯峨。”

(2).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结搆巧丽,穷尽神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七:“金臺罗中天,羽客恣游息。”

(3). 黄金台 的省称。比喻延揽士人之处。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顾问来。” 宋  秦观 《谢程公闢启》:“引置 金臺 之馆,俾参珠履之游。” 郭沫若 《归国杂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颇 ,故国苍茫走 屈平 。”参见“ 黄金臺 ”。

(4).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当 成祖 建都 金臺 时,即因居民疎密,编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诗:“ 金臺 酒坐擘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国氛,‘ 对山 救我’带犹存。”

玉镜

(1).玉磨成的镜子。《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 * 橦,自製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鈿。”

(2).比喻清明之道。《尚书帝命验》:“ 桀 央玉镜,用其噬虎。” 郑玄 注:“玉镜喻清明之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奉请上开讲启》:“玉镜宸居,金轮驭世。”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 秦帝 沦玉镜, 留侯 降氛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今年既是 欧阳修 主考,此人玉镜高悬,冰壶朗照,二子定为首荐,诸君亦合同登。”

(3).比喻明月。 唐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宋  杨万里 《月夜观雪》诗:“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掛青天。”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阑干露湿人犹凭,贪看玉镜。”《红楼梦》第四八回:“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掛冰盘。”

(4).比喻明静的水面。 唐  李白 《陪族叔晔游洞庭湖》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杨万里 《池亭》诗:“揩磨一玉镜,上下两青天。”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金屏匝地轴,玉镜开天容。”

(5).指婚娶的聘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这分明,是 温 家勾凤引鸞的玉镜。”《群音类选·玉丸记·病起成亲》:“追往昔玉镜亲收,喜今日东牀堪选。”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词》诗之十一:“却教惭愧 朱  陈 好,玉镜 温郎 第二流。”参见“ 玉镜臺 ”。

积翠

(1).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攒素既森蔼,积翠亦葱芊。” 张铣 注:“松柏重布,故云积翠。”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浓嵐忽飘荡,积翠浮云端。” 清  金农 《宿焦山》诗:“縹緲松寥山,积翠下无路。”

(2).指青山。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吾欲炭鞴阴阳,鑪燃天地,鼓将邐迤之濬谷,写破连延之积翠。”

(3).指春季。 唐  刘长卿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诗:“积翠下 京口 ,归潮落山根。”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森严

(1) 整齐而严肃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朱自清《威尼斯》

(2) 严密的

戒备森严

捣衣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玉女

(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礼记·祭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 郑玄 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秦本纪》:“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张谔 《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宋  黄庭坚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诗:“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 * 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云物

(1).云的色彩。《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杜预 注:“云物,气色灾变也。”《新唐书·李元谅传》:“既会, 元谅 望云物曰:‘不祥,虏必有变!’传令约部伍出阵。” 清  刘大櫆 《重修凤山台记》:“古之为臺者以书云物,后之为臺者以作观游。”

(2).云气、云彩。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许 、 管 、 胡 之徒,咸蹈云物以高騖,依龙凤以竦迹。”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诗:“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尔乃青春受谢,云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诗:“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归将行赋此》:“从此归帆好云物,分明点点入新愁。”

眉尖

眉头

她眉尖皱成一团,显然有心事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大化

(1).谓化育万物。《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

(2).谓人生的重要变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3).指生命。 晋  陶潜 《还旧居》诗:“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明  唐寅 《刘太仆墓志铭》:“大化奄忽,投轨泉途。”

(4).指宇宙,大自然。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晋  陶潜 《神释》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清  周亮工 《岁暮远为客嘉平廿四日赋》:“昭昭大化内,岂有私阳春。”

(5).广远深入的教化。《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孔颖达 疏:“故我大为教化,劝诱我所友国君,共伐叛逆。”《新唐书·陈子昂传》:“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傅尃 《拟城南读书》诗:“乐静可言仁,大化浩穹宇。”

(6).佛教语。指佛的教化。《法华玄义》:“説教之纲格,大化之筌蹄。”

冥合

暗合。《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匪矫情而任荒,乃冥合而一往。”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明  唐顺之 《海贼分道侵突疏》:“至於左右两哨官兵,实由总督 胡宗宪 移 江 南之募,以应 江 北之急,先期发机,冥合符节。” 方立天 《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慧远评传》:“学佛成道的人,精神与法性本体相冥合,精神就转化为佛的法身。”

胸襟

指心情、志趣、抱负等

胸襟开阔

应声

随着声音

应声落马。——明· 魏禧《大铁椎传》

零泪应声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空谷

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 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晋书·龚玄之传》:“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縶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 宋  苏轼 《谪居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鵂鶹。”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游麓山即席奉赠》诗:“幽兰散芬芳,搴为空谷酬。”

侍臣

皇帝左右的近臣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刘沧,朝代:唐代
    金界时来一访僧,天香飘翠琐窗凝。碧池静照寒松影,清昼深悬古殿灯。晚景风蝉催节候,高空云鸟度轩层。尘机消尽话玄理,暮磬出林疏韵澄。
  • 作者:和凝,朝代:唐代
    白芷汀寒立鹭鸶,苹风轻剪浪花时。烟幂幂,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
  • 作者:金朋说,朝代:宋代
    笔端文彩辉星斗,怀抱诗豪泣鬼神。超迈英才贯绝世,明皇宠异贵无伦。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朱先之桑梓,如我二人者。赵子于吟诗,一字不妄下。虚叟明八十,硉矹老病马。年龄已衰颓,文字亦苟且。
  • 作者:姜夔,朝代:宋代
    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旧人秉兴扁舟处,今日诗仙戴笠看。
  • 作者:王仁裕,朝代:唐代
    龙旆飘飖指极边,到时犹更二三千。登高晓蹋巉岩石,冒冷朝冲断续烟。自学汉皇开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秦民莫遣无恩及,大散关东别有天。
  • 作者:刘宰,朝代:宋代
    昨日雅鸣绕庭树,道上行人色惊惧。试呼行者问如何,身为户长催残税。税残自昔称难理,三年尤非四年比。加之逐保有逃户,每一申明官长怒。人逃信矣田不逃,其奈逃田不知处。厥初经界失区画,比近立租相什伯。大家置产钱欲轻,小家鬻产价欲增。上田只割上田赋,赋存田尽因逃去。或因士瘠遂流移,岁久田侵人不知。更有乡胥迫科抑,多推少割随胸臆。民愚而神难尽欺,往往增入逃户籍。以兹逃户日增多,户长蚩蚩奈若何。向来差役多轻重,卢长之中中产众。比来里正多义役,各欲供须有全力。搜罗中产无孑遗,卢长人人家四壁。官司祷雨偏明神,施行宽政蠲房缗。房缗仅可宽游手,那得实惠沾农民。千钱代输犹可出,今日方输又明日。父兮母兮叫不闻,遗体鞭笞
  • 作者:陈云厓,朝代:宋代
    琼奴家与章台并。路远可怜归梦近。波头浪语脸红潮,镜面频思眉翠晕。年年花月年年病。花月无情人有恨。欲将此恨寄湘流,又恐湘流流不尽。
  •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晓月映宫树,秋光起天津。凉风稍动叶,宿露未生尘。星气尚芳丽,旷望感心神。挥毫成逸韵,开閤迟来宾。摆去将相印,渐为逍遥身。如招后房宴,却要白头人。
  • 作者:吴误,朝代:宋代
    灰池炎灼定浮枕,见了方知造化深。世上本来无此物,人间终是少知音。蒙蒙恍恍离宫本,杳杳冥冥坎户金。得一莫夸能事毕,要勤功行合天心。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