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春日即事原文 诗词名句

春日即事

作者:舒岳祥 朝代:宋代

春日即事原文

灯夕花朝都已过,石泉槐火又将新。
故乡失业荆榛满,客子长饥雨雪频。
底处桃源堪避世,何人橘里得藏身。
朝家细核丁黄籍,食指虽多无绢银。

诗词问答

问:春日即事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问:春日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岳祥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岳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灯夕

旧俗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夜张灯游乐,故称其夕为“灯夕”。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之二:“灯夕却在 李端慤 家为会,诸君皆奉思也。”《宋史·吕蒙正传》:“尝灯夕设宴, 蒙正 侍。”《 * 词话》第二四回:“话説一日,天上元宵,人间灯夕, 西门庆 在厅上张掛花灯,铺陈綺席。”

花朝

(1).见“ 花朝节 ”。

(2).指百花盛开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诗:“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 霍嫖姚 。”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一:“转眼 榕城 春欲暮,杜鹃声里过花朝。”

石泉

山石中的泉流。《楚辞·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来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 唐 杜甫 《石泉》诗:“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宋 苏轼 《峡山寺》诗:“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 元 刘迎 《寒食阻雨招元功会话》诗:“杨柳杏花相对晚,石泉槐火一时新。” 清 唐甄 《潜书·敬修》:“居於河滨者,始汲而归,浊不可饮也。注而勿扰,则石泉矣。”

槐火

用槐木取火。相传古时往往随季节变换燃烧不同的木柴以防时疫,冬取槐火。《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疫”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唐 王勃 《守岁序》:“槐火灭而寒气消,芦灰用而春风起。” 宋 苏轼 《<参寥泉铭>序》:“梦相与赋诗,有寒食清明石泉槐火之句,语甚美,而不知其所谓。” 元 宋无 《谢僧遗石枪》诗:“崖瀑松风添瑟缩,地鑪槐火共青荧。”

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失业

(1) 能够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

大批工人失业,等待救济

(2) 失去职位

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客子

旅居异乡的人

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底处

何处。 宋 杨万里 《山云》诗:“春从底处领云来,日日山头絮作堆。” 金 吴激 《风流子》词:“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处不堪伤。”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 * 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避世

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藏身

躲藏;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

无处藏身

朝家

(1).国家;朝廷。《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隔在漠北……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 李贤 注:“朝家犹国家也。” 宋 陆游 《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诗:“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序》:“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赠梁汾》词:“袞袞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凭触忌,舌难剪。”

(2).指皇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次至 玉津 御园射弓,朝家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园赐宴。”

黄籍

晋 代和 南朝 的户籍册,用黄纸书写。后亦泛称户籍。《太平御览》卷六○六引《晋令》:“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南齐书·虞玩之传》:“黄籍,民之 * ,国之治端。”《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杜佑 曰:‘黄籍者,户口版籍也。’” 明 归有光 《策问》之十二:“今天下编户不具,黄籍无稽,流冗与土著杂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齐高帝 新建 齐 朝,想整顿黄籍。黄籍是普通民众的户口簿,是朝廷征取租税徭役的根据。”

食指

(1) 拇指旁边的一个指头

(2) 指家中人口

家贫食指众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吴芾,朝代:宋代
    二年两度到蛾眉,今日还来话别离。所恨行人难久住,酒阑不见月明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低押湘帘绿影斑,时披青简度几閒。

    千秋不尽兴亡故,一念惟争敬肆间。

    功继麟经谁复并,文如迁史尚须删。

    独予鉴古心恒惕,俗虑尘缘未许攀。

  • 作者:释如珙,朝代:宋代
    圆相中间坐底谁,便施女拜各呈机。国师道大遍天下,未许寻常人得知。
  • 作者:卢纶,朝代:唐代
    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枉逢花木无新思,拙就溪潭损旧居。禁路看山歌自缓,云司玩月漏应疏。沉忧敢望金门召,空愧巴歈并子虚。
  • 作者:张嵲,朝代:宋代
    夏衣著体轻,晓气蒸岚湿。清池湛城闉,微风为磨拭。今朝乃重九,万木犹故碧。芙蕖久退红,衰蒲尚森戟。岁丰农务閒,林间闻组织。天涯一杯酒,胜日同此席。论交真臭味,不必须旧识。高谈璨齿白,谑浪发颊赤。向会喜今逢,追思多古昔。千年龙山盛,坐客看落笔。平生跌宕意,寻胜穷履屐。领会苟在心,傍人笑脱帻。故为牛山会,遽作儿女泣。古人欣佳名,且用永今日。百年如过鸟,万事何损益。唯思快雨来,窗竹听夜滴。杯行莫暂停,城乌归已急。林壑暮气生,疏钟耿明夕。尚余古今囊,冥搜句新得。
  • 作者:释崇岳,朝代:宋代
    分明月上长珊瑚,一段风光烁太虚。大地众生同受用,如来藏里本来无。
  • 作者:纳兰性德,朝代:清代
    标签:秋天怀人愁苦,寂寞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 作者:刘驾,朝代:唐代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君于此地行,独似寻春色。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狂歌罢叹息。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 作者:袁说友,朝代:宋代
    小折霜林半壁间,春风日日付毫端。秋高为借横斜影,留与吾师岁晚看。
  • 作者:岑参,朝代:唐代
    客厌巴南地,乡邻剑北天。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芋叶藏山径,芦花杂渚田。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