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自述用萧文明韵原文 诗词名句

自述用萧文明韵

作者:祁顺 朝代:明代

自述用萧文明韵原文

才艺空疏德最凉,全生恩重荷吾皇。

贵阳谪地殊儋耳,庾岭飞云近太行。

不为鼎珍题杂兴,懒将江水比愁肠。

养慵颇觉山中静,翻笑从前吏事忙。

诗词问答

问:自述用萧文明韵的作者是谁?答:祁顺
问:自述用萧文明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自述用萧文明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祁顺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顺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

才艺

亦作“ 才蓺 ”。才能。《列子·周穆王》:“万物滋殖,才艺多方。”《后汉书·仲长统传》:“表德行以厉风俗,覈才蓺以叙官宜。” 唐 韩愈 《石鼓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张储》:“﹝ 储 ﹞多才艺,医卜、星相、堪舆、风角之术,无不通晓。” 郭沫若 《反正前后》六:“他要算是一位比较有才艺的时代儿,然而他的时代已经是过去了的时代。”

空疏

空洞浅薄,没有实在的内容

生恩

犹言再生之恩。 唐 韩愈 《贺赦表》:“生恩既及於四海,和气遂充於八紘。”

重荷

过重的负荷

重荷在肩

贵阳

贵州省会 ,位于贵州中部,面积1986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处于黔贵、贵昆、湘黔、川黔铁路交汇点,是贵州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庾岭

山名。即 大庾岭 。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 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 。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 庾岭 梅花觉, 隋堤 柳暗惊。”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 郁达夫 《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岭 梅花寄一枝。”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杂兴

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唐  宋 都有以“杂兴”为题的诗篇。如: 唐  李颀 《杂兴》,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 唐  王昌龄 《杂兴》,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等。

江水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愁肠

愁苦的心情;郁结愁闷的心绪

愁肠百结

从前

(1) 往昔,先前

从前香山观有个道士天天讲故事

(2) 曾经,一度

从前和她很熟悉,可是现在忘记了她的名字

吏事

(1).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闲於职事。 明帝 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 刘係宗 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 清 姚鼐 《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

(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 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 卢綰 常随出入上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岳珂,朝代:宋代
    万峰落叶木槎牙,春色初回垄上茶。浅蕊黄金韵栀子,嫩容白玉沁梨花。西风凝露才成颗,北苑喊雷应未芽。苦口味言终有益,莫将容悦比浮葩。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昨登擅胜阁,遥遥见湖滨。

    聚沙瞩高妙,珠露高由旬。

    山趾理归棹,中流望嶙峋。

    铃铎天际语,狮象云中蹲。

    揽衣造峰顶,大千俯微尘。

    悟彼解脱义,得此清净身。

    名山缭四隅,出没媚烟晨。

    眺远迹方遐,怀古情弥辛。

    采香已荒径,菱歌尚含颦。

    馆娃一片石,千载为沾巾。

    回身望胥口,落日悲孤臣。

  • 作者:祖无择,朝代:宋代
    出入多年侍紫宸,封章频上触龙鳞。杼投几见疑慈母,槛折终闻记直臣。阙里忽惊歌曳杖,洛阳那复见埋轮。师门一恸盈襟泪,痛为明时惜正人。
  • 作者:吴芾,朝代:宋代
    去秋已作送君诗,岂意淹留复许时。端为九重忧岁歉,故令六辔缓归期。万人全活俱安业,二麦收成足疗饥。此事一归君妙画,阴功当自有天知。
  • 作者:赵善括,朝代:宋代
    丱角从亲后,抠衣拱座隅。辞章窥雅制,翰墨景良模。零露哀先德,青云激壮图。暌违十五载,流落二三孤。蹇涩凭乡荐,崎岖达上都。芝眉重晤对,桂籍偶叨踰。劳苦温言重,开明鄙性迂。一雷初绾绶,千里遇分符。琴浦催科拙,澄江德政殊。美瓜滋灌水,良醖寄兵厨。社雁惊飞楚,边鸿不到吴。色辞思益远,忧患痛多虞。风树亲难待,林泉誓与俱。啼号真有累,韁锁复相拘。华节来临镇,荒城获走趋。二天蒙芘覆,半载幸驰驱。郡政惭轓盖,民歌愧袴襦。深期展四体,宁复顾微躯。厚意平生在,高风振古无。亲依方款密,聚散忽须臾。鷁首浮仙路,乌台接禁涂。苕溪虽近甸,宣室赖嘉谟。德盛应难外,民思觊少苏。甘泉跻法从,膏泽下寰区。自叹如巢幕,人怜数守株。
  • 作者:林希,朝代:宋代

    乐天遗句满吴门,谢朓窗中列岫存。

    试问白蘋洲上客,诗人贾岛有曾孙。

  • 作者:何吾驺,朝代:明代

    迟回六十岁初周,岂待嵇康策可休。

    堕地一声留结果,翀天双翼总浮沤。

    久知尘网无鸾凤,幸释名韬谢马牛。

    水落霞红千万里,桃花流水有扁舟。

  • 作者:朱翌,朝代:宋代
    时过汤饼客,共破侯琛。
  • 作者:刘鉴,朝代:宋代
    试手东风第一杯,士如侯栗与侯梅。润之春雨根方茂,悴以秋霜花肯开。昔有两生增鲁重,今闻四皓为刘来。圣朝礼乐须三代,接武行看上曲台。
  • 作者:苏曼殊,朝代:近现代
    胭脂湖畔紫骝骄,流水栖鸦认小桥。为向芭蕉问消息,朝朝红泪欲成潮。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