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仲春经筵原文 诗词名句

仲春经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仲春经筵原文

晴旭曈昽散曙寒,文华广殿会衣冠。

从来圣道通参赞,况复予衷企治安。

心所会时原自易,学惟行处始知难。

寄言鱼雅谈经侣,漫作崇儒故事观。

诗词问答

问:仲春经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仲春经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仲春经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

2. 是日讲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节虞书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三句

参考注释

晴旭

阳光。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柴门晴旭下,松径谷风舒。”《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正月初八》:“连日天暖,恐致雨,午间风转东北,天气觉寒,仍见晴旭。” 陈去病 《访安如》诗:“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曈昽

太阳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

情曈昽而弥鲜。——陆机《文赋》

文华

(1).文章的华采。《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 以通儒之才,倾侧危乱之閒……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唐 刘得仁 《上翰林丁学士》诗:“官自文华重,恩因顾问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宋 、 齐 、 梁 、 陈 惟以文华相尚,门第相夸,亦不足观。”

(2).才华,文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华。”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 陈植 文华斗石高, 景公 诗句復称豪。” 王闿运 《祭常都尉文》:“虽怀武志,实藴文华。”

(3).指有才华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声》:“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朝廷以为文华。”

(4).文化昌盛。 唐 韦应物 《寄皎然上人》诗:“ 茂苑 文华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华殿。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 文华 受朝之仪缺而未讲,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圣道

(1).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汉 扬雄 《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经有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

(2).佛教谓出离生死烦恼之道。即“四圣諦”与“八正道”的合称。《成实论·四无畏品》:“谓修圣道不能尽结,既不尽结,何能离苦?”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浄土。” 宋 陆游 《自警》诗:“圣道功殊浅,尘缘习未除。”参见“ 八正道 ”。

参赞

外交官员的一级,是外交代表的主要助手。外交代表不在时,一般由参赞以临时代办名义代理使馆事务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治安

(1) 国家与社会的安宁

扰乱治安

(2) 治理,使社会安定

治安保卫工作

心所

佛教语。心所有法的简称。亦名相应行法、心数。谓此类法皆依心王而起,与心王相应。如:触、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种。 章炳麟 《驳神我 * 说》:“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与禽兽所同也。”

原自

本来,原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僉宪 ﹞家道原自殷富,并不干预外事,到是个守本分的。”

行处

(1).随处;到处。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2).走过的地方。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寄言

(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雅谈

(1).高雅地谈论。《晋书·慕容皝载记》:“寧得安枕逍遥,雅谈卒岁邪?” 明 田艺蘅 《<春雨逸响>序》:“春雨闭门,良朋偶至,雅谈终日,无非金玉之音,退而纪之,用志毋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乡大夫有好为雅谈者。”

(2).指高雅的言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序》:“復从乡邦先达,剽窃一二雅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古今语言》:“寧馨二字,今亦为雅谈。”

(3).正言,至理之言。《魏书·贾思伯传》:“ 思伯 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

故事

(1)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5) 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民间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慧方,朝代:宋代
    日面月面,头头出现。捏聚放开,成团万片。
  • 作者:释普度,朝代:宋代
    拔地凌霄峰,嵯峨倚寥泬。一夜天风忽吹折,木马悲嘶,石人哽咽。晓来云散谷风清,千古虚堂照明月。
  • 作者:邵雍,朝代:宋代
    人盛必有衰,物生须有死。既见身前人,乃知身后事。身前人能兴,身后事岂废。兴废先言人,然后语天地。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暂因赐沐作闲身,太息才余一日春。委地落花新著雨,穿帘归燕不生人。卫青此日怪长揖,王翰当年谋卜邻。商略晚窗须小醉,朱樱青店正尝新。
  • 作者:余靖,朝代:宋代
    选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远均天雨露,全抚越封疆。早振连城价,尝陪照乘光。宦途更险易,人事变炎凉。遽喜輶轩至,同期远俗康。交情重推致,民意乐舒长。况有江山助,无怀节物伤。罇前且欢醉,一别久相望。
  • 作者:何吾驺,朝代:明代
    标签:牡丹

    日南分赋牡丹频,似谱丹青更写真。

    今日同君花底醉,隔纱愁杀李夫人。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束发闻至道,荣辱久齐观。中年婴世故,已复傲忧患。闲居虽荒寂,几杖颇清晏。悠悠闲晷景,草草贫寝饭。狂言无为发,浊酒醉自劝。与君通家旧,迩者颇屡见。相望岂示远,数舍隔异县。吾人师佛祖,妙旨得忍粲。敛藏避世俗,未免逢侮讪。坐令鬓垂雪,犹把从事版。尺书每见警,妙语珠在贯。复君进明德,同遂丘壑愿。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尖锐燕函贯,所当无不摧。

    大漠三巡狩,楼兰系颈来。

    齐圣轶千古,飞白圣多能。

    以礼垂宏范,钦哉勖绍承。

    圆覆符穹昊,雍熙制作详。

    卿云成什后,韶奏引归昌。

    健行六十载,天地不言功。

    批黄常午夜,勤政是家风。

  • 作者:沈枢,朝代:宋代
    沽酒频留客,围棋不计功。
  • 作者:周紫芝,朝代:宋代
    水傍边,山尽处。唤取云来,共我山头住。分得一江风共雨。满院芙蓉,更听红妆舞。趁霜晴,闲独步。那里烟村,有个梅花树。小径斜穿来又去。醉后知他,有甚 * 。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