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上伏日作原文 诗词名句

上伏日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上伏日作原文

伏日三旬或四旬,其长其短不能均。

三庚初值晴和日,幸协农占慰倍寅。

诗词问答

问:上伏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伏日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上伏日作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三

2. 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此定例也而中伏有十日二十日之不同者盖以夏至日所值之干有异故长短不齐如夏至日逢庚则推至立秋前应有五庚遇三庚起初伏四庚为中伏下距立秋后初庚以前得二十日如夏至日逢辛至立秋前则祗有四庚遇三庚起初伏四庚为中伏下距立秋后初庚以前祗得十日是以每年总计三伏有三旬四旬之不同也

参考注释

伏日

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詔赐从官肉。” 颜师古 注:“三伏之日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晴和

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天气晴和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腾蛟,朝代:明代

    野兴随樵牧,行歌归渐昏。

    疏林争宿鸟,落日失孤村。

    客子犹闲立,农家早闭门。

    忽然山月吐,疑是在东屯。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坐对窗中帙,起寻檐外花。因之观物化,藉以发天葩。一笑故无恙,百年终匪他。端殊苦心士,志失鬓先华。
  • 作者:释守卓,朝代:宋代

    衲僧要唱云门曲,六六从来三十六。

    曹源有个痴禅人,解道一生数不足。

    数不足,不属金石与丝竹。

    等闲一拍五音全,直道如弦已曲录。

    从教岁去年来,依旧山青水绿。

  •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代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 作者:施肩吾,朝代:唐代
    百战放归成老翁,馀生得出死人中。今朝授敕三回舞,两赐青娥又拜公。
  • 作者:曾逮,朝代:宋代
    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不知何年树,殆为今日设。窗扉落林影,时复乱风月。喧声了不闻,幽弄极可悦。玉溪僧所庐,无似许明洁。颇疑三昧手,断取从三浙。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何以落其成,炉烹荐茗雪。
  •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
    素寡名利心,自非周圆器。徒以岁月资,屡蒙藩条寄。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机杼十缣单,慵疏百函愧。常负交亲责,且为一官累。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省己已知非,枉书见深致。虽欲效区区,何由枉其志。
  • 作者:刘得仁,朝代:唐代
    事事不求奢,长吟省叹嗟。无才堪世弃,有句向谁夸。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凉风白露夕,此境属诗家。
  • 作者:李江,朝代:明代

    天地无心运五株,浩然二气塞堪舆。

    心兮未动机先动,气也无初道有初。

    触处形形分上下,初时噩噩本空虚。

    乾坤不欲藏玄妙,故把梅花画出渠。

  • 作者:石介,朝代:宋代
    节似鲁公犹被陷,忠知裴度亦遭谗。上无明主奸邪胜,我读遗篇泪满衫。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