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再成乱道走书呈尧夫原文
密雪终宵下,晨登百尺端。瑞光翻怯日,和气不成寒。
天末无织翳,云头未少乾。
四郊闻击壤,农望已多欢。
诗词问答
问:台上再成乱道走书呈尧夫的作者是谁?答:富弼
问:台上再成乱道走书呈尧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富弼的名句有哪些?答:富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终宵
(1) 通宿;每夜;整夜
不知谁家终宵搓麻
(2) 也说“终夜”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瑞光
吉祥之光。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以龙膏为灯,光耀百里,烟色丹紫,国人望之,咸言瑞光。”《法苑珠林》卷五三:“祥应荐臻,瑞光频朗。” 宋 苏轼 《和子由中秋见月》:“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见説仙家旧风度。寿星图,瑞光浮动云衢婺。”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天末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云头
(1)
(2) 成朵的云
(3) 云彩上面
四郊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陆游《春雨》
击壤
(1).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
(2).《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参见“ 击壤歌 ”。
精彩推荐:
-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孟轲分邪正,眸子看了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傲。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