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三贤堂四叠高启韵原文 诗词名句

三贤堂四叠高启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三贤堂四叠高启韵原文

高启本苏人,曾已咏乡贤。

兹乃举名宦,别以三人传。

韦白吾无间,却怪以刘连。

窦群劾乱政,是疵那可痊。

挟邪称二王,引党似登仙。

岂如韦与白,政暇游山川。

如冈之有松,如溪之有莲。

淡然视功名,弗以利禄牵。

徒因善裴度,奏记元和年。

入为主客郎,元都叹云烟。

辨解自为文,盖媸难为妍。

三高信卓乎,本地扬翰筵。

惜哉上梁文,取祸仍词篇。

诗词问答

问:三贤堂四叠高启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三贤堂四叠高启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

2. 应物

参考注释

高启

(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参与编修《元史》,任翰林院国史编修。明太祖授他户部侍郎,不受,后被腰斩。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名篇。有《高太史大全集》。

乡贤

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举名

(1).称扬其名。《庄子·应帝王》:“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郭象 注:“虽有盖天下之功,而不举以为己名。”

(2).唱名。指僧人唱佛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覷着 法聪 头做金磬敲。”

无间

(1) 中间没有间隙

亲密无间

(2) 不间断

气象观测,日夜无间

(3) 不分别

无间是非

乱政

(1).败坏政治。《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 韦昭 注:“有罪不杀为失刑,失刑则政乱,政乱则威不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 清 梅曾亮 《书<后汉书>后》:“权出於民,而左道乱政之祸烈。”

(2).腐败的政治。 * 。《韩非子·难三》:“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

(3).治理政事。《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 孔 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同位於父祖,不念尽忠,但念贝玉而已,言其贪。”

二王

(1).指两个天子。《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2).指封王爵的二人。 清 王恪 《椒山先生祠》诗:“疏成十罪定,狱借二王辞。”按:二王,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与 景王 。

(3).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 晋 王戎 和 王衍 。《晋书·羊祜传》:“ 戎 衍 并憾之每言论多毁 祜 。时人为之语曰:‘二 王 当国, 羊公 无德。’”(2) 晋 书法家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梁氏 祕阁散逸以来,吾见二 王 真草多矣。”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 米元章 、 董元宰 之嗣统二 王 。”(3) 南齐 王延之 与 王僧虔 。《南齐书·王延之传》:“ 延之 与尚书令 王僧虔 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 王 持平,不送不迎。’”

引党

援引私党。《国语·晋语八》:“引党以封己,利己而忘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那朱紫半朝,只不过呼朋引党。”

登仙

见“ 登仙 ”。

亦作“ 登僊 ”。1.成仙。《楚辞·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注:“仙,一作僊。”《汉书·王莽传下》:“或言 黄帝 时建华盖以登僊, 莽 乃造华盖九重……车上人击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可文 一见了信,直把他喜得赛如登仙一般。”

(2).喻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陆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縉绅羡其登仙。”《新唐书·倪若水传》:“ 班景倩 自 扬州 採访使入为大理少卿,过州, 若水 饯於郊,顾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为騶僕。’”

(3).称人死亡的婉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復有 怀嬴 失节,目为贞女; 刘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不数日 宣仁 登仙,上始亲政焉。”《宋史·乐志十六》:“缀衣将出,神凝玉几,一夜登僊,弓堕隔苍烟。”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淡然

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样子

淡然处之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利禄

(1).财利荣禄。《礼记·坊记》:“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 * 不偝。” 孔颖达 疏:“谓财利荣禄之事。” 宋 柳永 《凤归云》词:“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红楼梦》第五六回:“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 尧 舜 之词,背 孔 孟 之道。”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一生营营者,个人利禄累。”

(2).贪图爵禄。《礼记·表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 郑玄 注:“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贪禄。”

奏记

(1). 汉 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汉书·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説云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 ,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牋。”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於郡将曰奏牋,其他为白事。”

(2).用书面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汉书·丙吉传》:“ 贺 即位,以行 * 废, 光 与车骑将军 张安世 诸大臣议所立,未定。 吉 奏记 光 。” 汉 王充 《论衡·对作》:“《论衡》之人,奏记郡守,宜禁奢侈,以备困乏。”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是以弥年不敢奏记。”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鹿公墓志铭》:“公奏记大司农 李汝华 曰:‘每岁 广东 解金花银两恭进大内,此近例也。’”

元和

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820年)

元和十年。——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主客

(1).官名。 战国 时已有此官,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 武帝 时称大鸿胪。 汉 成帝 尚书置客曹,主管外交及处理民族间的事务。 东汉 光武 分为南北主客二曹, 晋 分左右南北四主客, 南朝 单有主客, 唐 宋 因之。 明 置主客郎中员外郎,为礼部的属司,掌诸藩的朝贡,接待给事等事。 清 末废。 汉 时 匈奴 亦置此官。《汉书·匈奴传上》:“而使 郭吉 风告单于。既至匈奴,匈奴主客问所使, 郭吉 卑体好言曰:‘吾见单于而口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六足龟》:“予在主客时见之。”

(2).主人与宾客。 唐 杜甫 《遣怀》诗:“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新唐书·食货志二》:“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老舍 《老张的哲学》十:“主客坐齐,不点菜饭,先唱二簧。”

(3).接待宾客。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梁太祖优侍文士》:“ 荀鹤 ( 杜荀鹤 )为主客者引入,令趋骤至阶陛下。”《二程语录》卷十六:“ 程子 葬父,使 周恭叔 主客。”

(4).货主与顾客。 清 顾张思 《土风录》:“贸易相与曰主客。”

(5).犹主顾。《何典》第四回:“若另寻主客,也终非久长之计。”

(6).主要的客人。 刘刚 《跟随朱副主席的日子》:“客人共有四个,上午就请来了,主客是敌两个团长,并无团副或副团长。”

(7).主要与次要。 清 杨伦 《杜诗镜铨·凡例》:“ 杜 集诸人酬唱诗附载集中者,向与本文平列,未免主客不辨,今改用低一格写。” 潘天寿 《听天阁画谈随笔·布置》:“画事之布置,须注意画面内之安排,有主客,有配合,有虚实,有疏密,有高低上下,有纵横曲折。”

(8).军事术语。指作战双方。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孙子·谋攻》“倍则分之” 何 氏注:“主客力均,善战者胜也。” 清 夏爕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主客之地形既异、声援之犄角无闻。”

(9).文章的章法之一。又称主宾论。以本题主旨为主,以他物相衬为客。

元都

即玄都。道教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金 元好问 《北岳》诗:“谁能借我两黄鵠,长袖一拂元都门。”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十一:“千年青塚空埋怨,重到元都好赋诗。”

云烟

烟气和云雾,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出没于云烟。——明· 顾炎武《复庵记》

辨解

(1).分辩解释。辨,通“ 辩 ”。《新唐书·奸臣传下·柳璨》:“ 玄暉 惧,由往辨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文人比较学》:“该承认就承认,该辨解的也辨解,态度非常磊落。”

(2).辨别理解。 茅盾 《子夜》十一:“一连串奇怪的事情,究竟主吉主凶,她急切间可真辨解不来。”

自为

(从哲学范畴解释,自为即)自觉,自由(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

难为

(1) 使人为难

她不会喝酒,你就别难为她了

(2) 施加压力

她会唱歌却不唱,就得难为她唱

(3) 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话

难为你给我提一桶水来

三高

(1).三名高士。 南朝 梁 何胤 及其兄 求 、 点 皆隐居不仕,世称 何氏 三高。见《南史·何胤传》。

(2).三名高士。 越 范蠡 、 晋 张翰 、 唐 陆龟蒙 皆 吴 人, 宋 时 吴江 以三人为三高,设 三高祠 祠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 吴江 三高亭 ,祠 鴟夷子皮 、 张季鹰 、 陆鲁望 ,而议者以 子皮 为 吴 大仇,法不当祀。前辈有诗云:‘可笑 吴 痴忘 越 恨,却夸 范蠡 作三高。’” 宋 姜夔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 松江 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本地

说话人所在地区

上梁文

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 北魏 温子昇 有《阊阖门上梁祝文》, 宋 王应麟 谓为上梁文之始。见《困学纪闻·杂识》。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按上梁文者,工师上梁之致语也。世俗营宫室,必择吉上梁,亲宾裹麪,杂他物称庆,而因以犒匠人。於是匠人之长,以麫抛梁而诵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儷语,而中陈六诗,诗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盖俗礼也。” 清 汪懋麟 《十二砚斋落成自题》诗之二:“小试神通移柱法,大夸手段上梁文。好言南北东西合,佳兴风雨月露分。”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之道,朝代:宋代
    偶因青鸟送幽寻,翠壁苍崖白日阴。三扣石扉人不识,满山松竹自悲吟。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上元三五自年年,却每艰逢望夕骈。

    岂是灵台巧位置,月天子爱此宵圆。

  • 作者:葛胜仲,朝代:宋代
    羁宦新来作恶,穷途谁肯相从。追攀十日水云中。情谊知君独重。寂寂回廊小院,冥冥细雨尖风。凤山香雪定应空。昨夜疏枝入梦。
  • 作者:李纲,朝代:宋代

    律吕自相召,韶F324不难谐。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幸可山林高卧,袖手何妨闲处,醇酒醉朋侪。千里故人驾,不怕物情猜。
    秋夜永,更秉烛,且衔杯。五年离索,谁谓谈笑豁幽怀。况我早衰多病,屏迹云山深处,俗客不曾来。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 作者:吴激,朝代:金代
    千里伤春,江南三月,故人何处汀州。满簪华发,花鸟莫深愁。烽火年年未了,清宵梦,定绕林丘。君知否,人间得丧,一笑付文楸。幽州。山偃蹇,孤云何事,飞去还留。问来今往古,谁不悠悠。怪底眉间好色,灯花报、消息刀头。看看是,珠帘暮卷,天际识归舟。
  • 作者:李流谦,朝代:宋代
    丹雏振翰栖佛屋,蛟吻吐泉供客浴。东华梦破软红飞,不肯随人到岩谷。扣栏投饵鱼群喜,一鳞圉圉独去之。万里归来狎鸥鸟,青波如镜鬓如丝。
  • 作者:张先,朝代:宋代

    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净无云,今年江上共瑶尊。都不是、去年人。
    水精宫殿,琉璃台阁,红翠两行分。点唇机动秀眉颦。清影外、见微尘。

  • 作者:杜荀鹤,朝代:唐代
    欲露尘中事,其如不易言。家山一离别,草树匝春暄。吹梦风天角,啼愁雪岳猿。伫思心觉满,何以远门轩?
  • 作者:刘光祖,朝代:宋代
    小院回廊春寂寂,晚来独自闲行。画帘东畔碧云生。也知无雨,空滴枕边声。一簇小桃开又落,低头拾取红英。东风相送忘相迎。梨花寒食,到得锦宫城。
  •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代
    苍崖双起秋云齐,乱峰迸出如攒犀。石棱涩不容马蹄,下马步入荆榛豀。瀑泉沃雪拖白霓,落潭横引成清溪。老木长藤咫尺迷,兴兰欲出忘东西。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