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佚名的《【越调】天净沙_长途野草寒》
全文:
长途野草寒沙,夕阳远水残霞,衰柳黄花瘦马。
休题别话,今宵宿在谁家?。
瘦皆因凤只鸾单,病非干暑湿风寒,空服了千丸万散。
恹恹情绪,立斜阳目。
断巫山。
上官有似花开,下官浑似花衰,花谢花开小哉!常存根在,明年依旧春来。
江南几度梅花,愁添两鬓霜华,梦儿里分明见他。
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今生或少或多,功名一枕南柯,富贵荣华快活。
今朝已过,不知明日如何?。
生红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说与莺儿燕子。
东君知道,杏花不耐开时。
西风谓水长安,淡烟疏雨骊山,不见昭阳玉环。
夕阳楼上,无言独倚阑干。
东邻多病萧娘,西邻清瘦刘郎。
被一堵无端粉墙,将人隔断,抵多少水远山。
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西风塞上胡笳,月明马上琵琶,那抵昭君恨多?李陵台下,淡烟衰草黄沙。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平沙
(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细草
(1).小草。《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
斑斑
斑点众多的样子
血迹斑斑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潺潺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上清
(1).上天;天空。《汉书·扬雄传下》“不能撠胶葛” 唐 颜师古 注:“胶葛,上清之气也。” 唐 齐己 《贺雪》诗:“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
(2).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云笈七籤》卷三:“其三清境者, 玉清 、 上清 、 太清 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 清微天 、 禹餘天 、 大赤天 是也…… 灵宝君 治在 上清境 ,即 禹餘天 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兰公 炼丹已成,举家服之,老者髮白反黑,少者辟穀无飢,远近闻之,皆知其必飞昇上清也。”
(3).用以指道观或道长。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几年司諫直 承明 ,今日求真礼上清。” 明 朱权 《荆钗记·荐亡》:“特朝拜上清,仗此名香表志诚,亡妻滞水滨,愿神魂得上升。”
(4). 唐 柳珵 《上清传》云,丞相 窦参 为政敌所诬,自知将败,嘱其婢 上清 入宫为婢,为之辩白, 上清 后果入宫,向 德宗 辩其诬。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异闻集》。后因以“上清”称婢。《通雅·称谓》:“婢亦谓之上清。 柳珵 《上清传》, 温公 《考异》引之……事虽不可信,然当时称婢为上清,亦常语也。”
佚名名句,【越调】天净沙_长途野草寒名句
猜你喜欢:
-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刘安及其门客《淮南子·道应训》
-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 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尉缭《尉缭子·兵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