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曹勋的《天阴望钟山》
全文:
尘土不满眼,飞鸿入无倪。
摇情望钟山,岩壑移东西。
荆榛蔽青霭,上下纷冥迷。
昔人去已远,草堂怀烟霏。
此意竟何往,缅怀谁与追。
胡为命驾一登览,诛除氛祲褰云旗。
参考注释
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青霭
指云气。因其色紫,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靄,表里紫霄。”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诗:“谷静秋泉响,巖深青靄藏。” 明 袁宗道 《报谒》诗:“如入山里山,散髮坐青靄。” 清 厉鹗 《晓登韬光绝顶》诗:“坐深香出院,青靄落池上。”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冥迷
迷蒙,迷茫
高低冥迷。——唐· 杜牧《阿房宫赋》
曹勋名句,天阴望钟山名句
猜你喜欢:
-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二二则》
-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 不看僧面看佛面。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