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胡志道的《隐真堂》
全文:
休说神仙事眇茫,出游尘世且和光。
谁知今日真栖地,便是他年羽化乡。
朝罢玉坛云满袖,梦回金阙月侵廊。
兹游似觉青冥上,隐隐微闻咏洞章。
参考注释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眇茫
亦作“ 眇芒 ”。渺茫。遥远而模糊不清之貌。 汉 王充 《论衡·知实》:“故夫贤圣者,道德智能之号;神者,眇茫恍惚无形之实。”《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凝神远瞩,矖目八荒,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三:“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出游
外出游玩
尘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和光
(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分则列照於三无,聚则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辉。 宋 苏轼 《妒佳月》诗:“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胡志道名句,隐真堂名句
猜你喜欢:
- 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
-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 舫斋信笔范成大〔宋代〕
- 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张镃〔宋代〕
-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刘长卿〔唐代〕
-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再上佚名〔唐代〕
- 又塔院洪咨夔〔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