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翠籁亭》
全文:
籁固成于风,翠亦待乎夏。
然而必资林,无林二者罢。
因悟有为法,一切需假借。
斯非喜谈禅,偶尔寓意乍。
参考注释
有为法
佛教语。谓因缘所生、无常变幻的现象世界。《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借
(1) 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书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宽容
大王少假借之。——《战国策·燕策》
乾隆名句,翠籁亭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