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绘韵楼》
全文:
六法吾亦知,最艰惟气韵。
即使臻其极,终属人工进。
岂如造物神,无为无不运。
请看雨后晴,林密及岭峻。
有形兼有声,含光复含润。
付之王摩诘,笑失落笔分。
参考注释
六法
(1).谓规、矩、权、衡、准、绳。 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规、矩、权、衡、準、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2).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 中国 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清 姚鼐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诗:“君实精六法,自摹山水乐。” 林纾 《跋戴文节遗墨》:“ 文节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
(3).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4).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宋 沉遘 《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气韵
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以气韵胜。——蔡元培《图画》
乾隆名句,绘韵楼名句
猜你喜欢: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 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
-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吕不韦《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