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吕不用的《追和李谪仙》
全文:
支郎遁沃洲,江州司马记中求。
归帆拂天姥,杜陵野老诗中睹。
万山从此空纵横,截天拔出东南城。
势如周王坐镐京,臣妾亿兆心皆倾。
太白平生慕东越,梦里分明招日月。
上山日在山,渡溪月在溪。
山灵为白道其路,山鬼不敢当前啼。
列宿手可摘,天街足可梯。
山头见抱犊,云中看养鸡。
或行或息兴靡定,倏而朝兮倏而暝。
银潢万丈飞来泉,玉虹挂在丹崖巅。
采黄精以沾露,寻紫芝以踏烟。
子乔既朽,赤松亦摧。
王母老死,蟠桃不开。
金银之气固自有,何所得置仙人台。
膏吾车兮秣吾马,御风坐我兮天姥下。
鸣鸡哑哑杂纺车,山人户户皆桑麻。
谪仙乃狂客,一梦千载令人嗟。
昔高堂之想像,即天姥之云霞。
古来好事多若此,茫茫总是江河水,东鲁诸公望汝还。
三百酒杯一口间,却笑梦中吟好山。
呜呼,峨眉亭前秋水色,使我空忆公容颜。
参考注释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狂客
(1).放荡不羁的人。 唐 李白 《醉后答丁十八》诗:“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宋 苏轼 《满庭芳·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词:“坐中有狂客,脑乱愁肠。” 清 孙枝蔚 《春夜宴汪季甪爱园》诗:“ 西京 老狂客,何处着此身。”
(2).指 唐 诗人 贺知章 。因其自号“四明狂客”,故称。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 狂客 ,号尔謫仙人。” 宋 苏轼 《书王晋卿画·四明狂客》诗:“ 狂客 思归便归去,更求敕赐枉天真。”
(3).杨花的别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牡丹为贵客……杨花为狂客。”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令人
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吕不用名句,追和李谪仙名句
猜你喜欢:
-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李朝威《柳毅传》
- 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 过卫真太清宫追怀章圣皇帝游幸之盛小臣斐然张耒〔宋代〕
- 过林忠甫山房顾逢〔宋代〕
- 百岁篇·其三·丈夫十首敦煌曲子〔唐代〕
- 西江月(寿吴景年)陈著〔宋代〕
- 题汪水云诗卷十一首刘师复〔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