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何应聘的《桃溪书院(题为整理者所加。·(杨权整理))》
全文:
英州人物开中古,风行海上邻邹鲁。
弦歌到处彻烟宵,山椒四厂图书府。
徽音辽邈代人传,我公浙水搴旗鼓。
单车南下喜闻韶,一曲阳春流单父。
单父阳春化日迟,委蛇说礼与敦诗。
桃溪山水甲封内,特厂轩楹蘸碧漪。
横经群集环桥听,讲艺真成入室资。
桃李成蹊花且实,禽鱼绕砌泳兼飞。
禽鱼桃李民偕乐,露湛芙蓉滋碧落。
我求登眺一凭栏,安悦教强谁式廓。
始知尧舜人可为,只在宏开智与觉。
已自遐方无纳沟,铨谏词头随喷薄。
圣明南顾眷循良,徵书遥下岭云长。
盱衡侍从才咫尺,师表人伦入帝乡。
千里之行始足下,回首过代英山阳。
猗欤多士将蔚起,趋步尧阶黼舜裳。
参考注释
圣明
英明圣哲,无所不晓。旧时称颂皇帝的一种谀辞
这真是“曲终奏雅”,令人如释重负,觉得天*皇毕竟圣明,好人也终于得救。——鲁迅《病后杂谈》
循良
(1).谓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 房謨 忠勤之操,始终若一。 恭懿 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 孙中山 《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张夫子巡抚山东》诗之一:“循良久数 张京兆 ,副相依然 汉 上公。”
(3).善良。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乌可执一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舟子颇循良,令其糴米煮饭。”
徵书
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后汉书·千乘贞王伉传》:“初,迎立 灵帝 ,道路流言 悝 恨不得立,欲钞徵书。”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 豫章 ,徵书朝发夕至。” 唐 白居易 《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 明 刘基 《送李子庚之金陵》诗:“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何应聘名句,桃溪书院(题为整理者所加。·(杨权整理))名句
猜你喜欢:
-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 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也。王充《论衡·卷三·物势篇》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