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春云》
全文:
春云布四宇,春田润一犁。
于泽岂辞多,雨当益善兮。
癸未经潦后,沮洳农功迟。
却忆过蓟野,踊惧春云低。
幸兹连稔逢,加以腊雪滋。
然亦不致泞,东郊举趾齐。
雨不雨均可,何脩斯遇之。
三时念尚遥,吾心敢即怡。
参考注释
三时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5).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乾隆名句,春云名句
猜你喜欢:
-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 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佚名《逸周书·卷三·文传解》
-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 贺新郎(京学类中后作)姚勉〔宋代〕
- 楼心月佚名〔宋代〕
- 战掉丑奴儿 赠莱州平等会首马钰〔元代〕
- 和唐致远蜡梅崔敦诗〔宋代〕
-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裘万顷〔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