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雨后听溪声》
全文:
流云犹在青天上,霁景澄鲜风荡漾。
因风泛起是何声,但见溪头新水涨。
溪流宛转绕芳堤,采采蒹葭覆水齐。
宿润全滋菡萏色,新晴不断鸊鹕啼。
鸊鹕啼处烟波绕,直泻流泉鸣未了。
决决长疑佩响摇,潺潺低咽琴声悄。
耳根尘杂苦訇轰,入听从教洗涤清。
我非智者亦乐水,幽情逸韵相交并。
几度临流閒徙倚,风力渐停溪涨止。
莫谓溪声断续殊,动静循环理若此。
参考注释
溪流
山间的小股水流;溪水
宛转
(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采采
犹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齐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还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犹事事。《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孔 传:“载,行。采,事也。称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为验。”
(2).茂盛,众多貌。《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传:“采采,犹萋萋也。” 晋 陶潜 《荣木》诗:“采采荣木,结劐根於兹。”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劐云浮。” 明 高启 《菊邻》诗:“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鲜新。”一说,灿灿青青、活鲜鲜貌。见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
(3).华饰貌。《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传:“采采,华饰也。” 明 唐寅 《题菊花》诗之一:“御袍采采 杨妃 醉,夜半扶归挹露华。”
(4).形容美妙的乐声。《文选·嵇康<琴赋>》:“英声越发,采采粲粲。” 吕向 注:“采采粲粲,英声貌。” 唐 孟郊 《清东曲》:“采采《清东曲》,明眸艷珪玉。”
蒹葭
(1).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韩诗外传》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鸿鵠,倚是蒹葭。”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虽是蒹葭,现开著玉树花,难道他乌纱就没个穷葛瓜。”参见“ 蒹葭玉树 ”。
(2).《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胡惠生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无限蒹葭意,殷勤对此图。”
覆水
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会合之难,如次组绣,翻然失去,覆水何救。” 清 洪楝园 《警黄钟·议和》:“临事误戎机,收覆水,悔偏迟。”
乾隆名句,雨后听溪声名句
猜你喜欢:
-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
-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李嘉祐〔唐代〕
- 送抚州钱郎中曾巩〔宋代〕
- 淳熙六年春帖子词皇后合五首崔敦诗〔宋代〕
- 东湖夜坐松间陈杰〔宋代〕
- 南乡子秦观〔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