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姚枢的《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八》
全文:
洙泗浸微没,继世承末流。
谁能溯渊源,跬步还自留。
安宅久旷居,正路奚弗由。
知津定何人,接淅吾将求。
参考注释
知津
认识渡口。犹言识途。《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长沮 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 曰:‘为 孔丘 。’曰:‘是 鲁 孔丘 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唐 许敬宗 《安德山池宴集》诗:“独叹 高阳 晚,归路不知津。”
接淅
捧着已经淘湿的米。语出《孟子·万章下》:“ 孔子 之去 齐 ,接淅而行。” 朱熹 集注:“接,犹承也;淅,渍米也。渍米将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宋 苏轼 《归朝欢》词:“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 江 南客。” 清 钱陆灿 《周亮工墓志铭》:“三仕三已,如传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故莫得而书焉。” 王闿运 《<老子注>序》:“见不行则接淅也。”
姚枢名句,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八名句
猜你喜欢:
-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及后人《韩非子·五蠹》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来俊臣《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二三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