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洪刍的《潘子真用悭字韵劝香城人葺陈陶书堂因和之·其二》
全文:
泠泠野水翛翛寺,矗矗高峰叠叠峦。
闲伴禽鱼宜石友,静闻山水奏清弹。
难招灵观追陈迹,好在汤休接古欢。
开士未应文士后,病夫端欲避三端。
参考注释
泠泠
(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野水
(1).野外的水流。《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韩愈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鸦趁始飞。” 元 黄庚 《约王琴所不来舟中偶成》诗:“篱落鷄欲栖,野水牛已渡。”
(2).指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 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双鹤在洛下余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内臣 张琪 果园中多荒秽,亦有野水。” 清 施闰章 《过湖北山家》诗:“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翛翛
(1) 羽毛残破的样子
(2) 象声词。形容虫蚁密集、振翅疾飞声
扑面漫漫黑,翛翛神鬼惊。——《西游记》
(3) 形容清凉
但见青松满径,凉气翛翛,炎暑全无。——《水浒传》
矗矗
(1).高峻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巖嵾嵳。” 南朝 宋 谢灵运 《上留田行》:“循听一何矗矗。”《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镇王国。” 清 钱谦益 《王师二十四韵》:“丰碑并崇庙,矗矗夕阳西。” 康有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桂山矗矗桂树直,神秀启闢必有先。”
(2).重迭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诗:“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宋 司马光 《夏夜》诗:“溽暑鬱不开,矗矗云万叠。” 清 曹寅 《望雨谣》:“海云矗矗吹龙风,玄芝倐变金芙蓉。”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玳瑁报恩》:“ 熊 ( 熊元 )见鱼口中气矗矗成云,异之。”
高峰
最高点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学高峰
叠叠
层层重叠的样子
洪刍名句,潘子真用悭字韵劝香城人葺陈陶书堂因和之·其二名句
猜你喜欢: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
- 禅人写真求赞释正觉〔宋代〕
- 和僧碧泉三首胡宏〔宋代〕
- 幸翰林院谒至圣祠因示诸臣乾隆〔清代〕
- 明日复得五字陆游〔宋代〕
- 航海之宾陀防真歇师兄释正觉〔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