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南安岩主定应大师真赞》
全文:
定光古佛,不显其光。
古锥透穿,大千以为囊。
卧像出家,西峰参道。
亦俗亦真,一体三宝。
彼逆我顺,彼顺我逆。
过即追求,虚空鸟迹。
驱使草木,教诲蛇虎。
愁霖出日,枯旱下雨。
无男得男,无女得女。
法法如是,谁夺谁予。
令君威怒,免我伽梨。
既而释之,遂终白衣。
白帽素履,须发皤皤。
寿八十二,与世同波。
穷岩草木,枯腊风雨。
七闽香光,家以为祖。
萨埵御天,宋有万姓。
乃锡象服,名曰定应。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同波
(1).同其波澜。喻顺时而动。《庄子·刻意》:“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成玄英 疏:“应感而动,与阳气同其波澜。动静顺时,无心者也。”
(2).同其波澜。喻混同于流俗。《魏书·高允传》:“ 潘符 摽尚, 杜熙 好和;清不洁流,浑不同波。” 唐 柳宗元 《种术》诗:“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
黄庭坚名句,南安岩主定应大师真赞名句
猜你喜欢: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戴圣《礼记·杂记下》
-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刘向《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 苏台竹枝词十首·其三薛兰英、蕙英〔元代〕
- 偈颂三首释先〔宋代〕
- 虞美人黄人杰〔宋代〕
- 紫泉行宫十咏·其七·鱼罾乾隆〔清代〕
-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崔备〔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