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和吴叔永见寄韵》
全文:
诗怀今古浩无垠,谁寄梅花陇首人。
刍豢悦心文字趣,筌蹄忘象性情真。
相望夜月袁宏渚,一洗西风庚亮尘。
我欲莼鲈便归去,雁来应问五湖春。
参考注释
刍豢
指牛羊猪狗等牲畜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史记·货殖列传》
悦心
愉悦心情;心里喜悦。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嗜慾好恶者,所以悦心也。”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 骆宾基 《父女俩》三:“她那两只眼睛的深处,分明还隐藏着一种悦心的愉快。”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筌蹄
(1).亦作“ 筌蹏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书序》 唐 孔颖达 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读》诗:“顾思文载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龚自珍 《对策》:“之人也,少壮之心力,早耗於禄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不能为筌蹄之忘,於是开会发电,无在不愿与诸君为连带之关係,此人情之常,无可非难。”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性情
人的禀性和气质;性格,脾气
易发怒的性情
必句性情。——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人之性情
李曾伯名句,和吴叔永见寄韵名句
猜你喜欢: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王充《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五三则》
-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绿珠咏李昌符〔唐代〕
- 愁倚阑(丙申重九和钱守)丘崈〔宋代〕
- 话旧(亭中对兄姊话兰陵崇贤怀真已来故事,泫然而作)韦应物〔唐代〕
- 武侯祠张瓒〔宋代〕
- 馀干见游存诚王洋〔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