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程公许的《题夹江冯临父玉山庄图》
全文:
天下最佳处,惟二室三川。
一气所融结,何地无云烟。
忆游古南安,倦憩大观前。
士洲与三岛,渺莽云水连。
追随子邵子,飞步山房巅。
醉归迷夕霭,笑歌呼渡船。
于今诗箧中,秀色余芳鲜。
永愿借一壑,抱耒耕石田。
不学谷口隐,姓名京师传。
邂逅大冯君,为我开愁边。
烟霞粲画本,风月起笔椽。
上有玉山庄,遥挹峨峰妍。
士为声利役,何如拥肿全。
脱粟幸可饱,苦茶宜活煎。
画计不用决,与山终薄缘。
三间苟完矣,万松想苍然。
羊肠摧君辀,问君归何年。
早逐山房翁,江郊掉吟鞭。
往来成二老,日醉壶中天。
对峙五言城,写之七丝弦。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最佳
对于达到某种目的最为有利的某物的数量或程度;特指对某一有机体的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的条件(如温度、光线、湿度、食物)
二室
指中岳 嵩山 的 太室 、 少室 二山。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二:“闭门二 室 下,隐居十年餘。” 宋 王曾 《中岳中天崇圣帝碑》:“二 室 天开,风云之所蓄。” 明 袁宏道 《别江郎》诗:“何不从我游,扁舟访二 室 ?” 钱伯诚 笺校:“二 室 指 太室 、 少室 二山。”
三川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泾 、 渭 、 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东周 以 河 、 洛 、 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阳。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阳》诗:“前登 阳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赵殿成 注:“《史记》索隐:三川,今 洛阳 也。”
程公许名句,题夹江冯临父玉山庄图名句
猜你喜欢:
-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卷三》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王阳明《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
-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 种松得徕字(其四在怀古堂,其六在石经院。)苏轼〔宋代〕
- 熙宁以后享斋五首真宗〔宋代〕
- 河东总河李奉翰山东巡抚长麟天津总兵苏宁阿各报漕船开行及入直乾隆〔清代〕
- 夜坐洪咨夔〔宋代〕
- 淳熙元年端午帖子词皇帝合六首崔敦诗〔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