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程珌的《挽杨提举》
全文:
风惨琳宫晓,云愁铁瓮春。
鸿冥方避弋,鱣集遽成尘。
金虎多遗爱,银菟愧后人。
寻思汉循吏,竹帛逐时新。
参考注释
寻思
想;思考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竹帛
(1).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时新
(1) 某个时期最新的
时新的式样
(2) 指应时的食品
献上时新,略表寸心
程珌名句,挽杨提举名句
猜你喜欢:
-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洪应明《菜根谭·概论》
-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 经一失长一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 自遣沈守正〔明代〕
- 下东岭遂至水月庵乾隆〔清代〕
- 卜算子悼国际 * 主义战士艾地同志毛 * 〔近现代〕
- 邀赵行之陈敬叟未至四韵速之刘学箕〔宋代〕
- 若海运使移节广东赋诗赠别予每过若海诸郎诵张栻〔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