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曹勋的《钱大参有和用韵谢之七首》
全文:
天一地二数至七,开天之天识量疾。
荡然独立放全身,莫问诸方悉不悉。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荡然
(1).放纵;无拘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鲁连 其指意虽不合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詘於诸侯。” 宋 苏洵 《诗论》:“吾法既已大弃而不顾,则人之好色与怨其父兄之心,将遂荡然无所隔限。” 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犹有意外之奸,况荡然自由乎?”
(2).毁坏;消失。《后汉书·党锢传序》:“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岁餘,资财僕马荡然。”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沉溺逝波,莫知所届,文明真髓,顷刻荡然。”
(3).坦荡;宽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革讳。”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 周太玄 ﹞昔标怀道之志,今见荡然之德,上合乾纲,下应地纪,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不叛乎?”
(4).空寂貌。《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小生 马文辅 ,自从那日见了那小姐之后,朝则忘食,夜则废寝,其心荡然,如有所失。”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如今荡然的空场上,只留得他用来烤火的一个凹形大石钵。”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全身
(1) 整个身体
她全身都疼
(2) 外文活字一个字母的长度(m字宽),为破折号一半的短划线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六*四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不悉
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欲公崇駡斯义,因表,不悉。” 刘良 注:“言因 孝章 以表见志,不尽所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适对佳宾,口授不悉。”
曹勋名句,钱大参有和用韵谢之七首名句
猜你喜欢:
-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佚名《逸周书·卷六·谥法解》
- 随侯之珠,国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刘向《说苑·杂言》
- 二月望日,递宿南宫,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杨万里〔宋代〕
- 和厉玄侍御、无可上人会宿见寄姚合〔唐代〕
- 睹亡友题诗处欧阳詹〔唐代〕
- 相和歌辞。猛虎行张籍〔唐代〕
- 次韵萧饶州见寄仇远〔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