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秋夜闻砧》
全文: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
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荒凉
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一个荒凉的村庄
客舍
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砧杵
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 宋 鲍令晖 《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唐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
家家
每户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杜荀鹤名句,秋夜闻砧名句
猜你喜欢:
-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 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陆羽《茶经·五之煮》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山无陵,江水为竭。
-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列传·卷七十八》
- 玉指法训练普明法师赞释智遇〔宋代〕
- 句夏竦〔宋代〕
- 哭严仆射归榇杜甫〔唐代〕
- 正月八日坐局沽酒张耒〔宋代〕
- 踏莎行 早春景陵道中,兼旬阴晦宋褧〔元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