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长大了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03:17:30
课文《孩子你长大了》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孩子,你长大了》是小学语文长春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一组第二课,这是一篇蕴含哲理的小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儿子和父亲之间的一件小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教学中,可以就“爸爸为什么这么评价自己的儿子”这个问题展开论说,让学生们由小男孩的长大,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大。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学习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通过拼读、组词、语言训练等方式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3、学习自己处理事情,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案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板块的第二课,《孩子,你长大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7岁的孩子同大孩子们一起玩球,玩得兴高采烈。)
三、精读品悟,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1自然段,学生自渎本段,找出生字“陪”。
(1)出示“陪”字及读音,学生拼读。
(2)分析字形,该字左右结构,去掉偏旁后还可以加什么偏旁组成新字?(剖、倍、培、赔、)
(3)理解“陪”的意思。(随同做伴)
(4)组词。(陪伴、陪护、陪衬、陪客)
(5)语言训练
用“陪同”说话。
2、课件出示课文2自然段,指名读本段课文,找出生字“拍”、“投”、“举”和“圈”。
(1)出示上面的生字和读音,学生逐字拼读。
(2)分析字形,“拍”和“投”是左右结构,“举”是上下结构,“圈”是全包围。“拍”字去掉偏旁再加什么偏旁能组成新字?(迫、泊、的、泉)“投”字去掉偏旁再加什么偏旁能组成新字?(没、设)
(3)理解每个生字的意思。
(4)组词并扩词。
(5)语言训练
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3、课件出示课文3自然段,齐读本段课文,学习“扔”和“观”字。(方法同上)
四、观察范字,指导写字。
1、认真观察“陪”、“拍”、“投”、“举”和“扔”字,在回宫格中占格情况。
2、重点指导“陪”与“举”的写法。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全课小结。
孩子永久当观众了吗?(没有)后来他是怎样同大孩子玩的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学方案二】
1、出示“拍、投、扔”,学生开火车拼读这三个字。
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住它们。分别找学生来做一做表示拍、投、扔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到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是表示动作的,出示“举”,学生拼读。说说识记方法。做一个举的动作。
课文中的词语“一举一动”是什么意思?即,每一个行为和动作。
读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然后学习“圈”。学习它的两个音,各组一个词。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完成课后习题1“读一读,写一写”。
3、出示“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拼读“聚”、“精”、“烈”,说一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完成课后练习2.
4、出示“陪”,开火车拼读,组词,说说识记方法。
5、出示“耐心”,学习用“耐”组词,说说识记方法。
6、出示“融”拼读,课文中的“融到一起”是玩在一起的意思。这个字,也写出了儿子和大孩子关系由紧张变为融洽。
7、出示“另”识记。
8、出示“观众”一词。拼读。
9、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注、影、默”。
10、朗读课文。复习生字。
【教学方案三】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是不是也会遇到不愉快呢?今天咱们来学习《孩子,你长大了》一课,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处理的。
(二)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陪”,引导学生用讨论法,说说识记方法。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准生字,出示“拍,投”学生读,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点,或者启发学生交流一下做一做表示拍、扔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到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是表示动作的,出示“举”,学生拼读,鼓励学生独立说说识记方法,做一个举的动作。课文中的词语“一举一动”是什么意思?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的方法以及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即:每一个行为和动作。然后学习“圈”,学习它的两个音,各组一个词。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完成课后习题1读一读,写一写。
4、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积极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想象场面,然后让学生看看图。出示“观众”一词,让学生拼读。
5、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出示“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拼读“聚”“精”“烈”,说一说这两个词的意思。运用导读发,结合练习二来完成。出示“融”拼读,课文中的“融到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运用启发的方式,引导的方式,揭示:是玩在一起的意思。这个字,也写出了儿子和大孩子关系由紧张变为融洽。出示“另”识记。引导学生品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男孩坚定,自信的语气。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注、影、默”。指导学生读出爸爸激动、兴奋、高兴的语气。因为我确定的重点是认知生字和感情的朗读,所以我在设计中多多加入了学习生字和读文的力度,来体现本节课的重点,讨论:爸爸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不但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整个这一节课的难点,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所以,我打算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和品读,来初步了解或感知这句话的大致含义。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小英雄雨来》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
- 课文《彩色的云》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放学了,刘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她不时抬起头,望望窗外密密的雨丝。咚咚咚!
- 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是映着美丽的白塔,
- 课文《山爷爷》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山爷爷》这节课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树、草等植被对山体
- 课文《大年夜》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学会用几句完整的话说清图画的内容。2、让学生
- 课文《米芾学书》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米芾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米芾小的时候,曾经跟
- 课文《棉花姑娘》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啄木鸟伯伯,请
- 课文《水就是生命》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就占了40千克。水,在人体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课文《画鸡蛋》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
- 课文《父亲的叮嘱》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害病在家。父亲为了消除我的寂寞,就教我画素描。“你看见
- 课文《生命的药方》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
- 课文《鸟的天堂》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我们走过
- 课文《流动的画》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呜───火车开啦!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啊,真的!小河弯弯
- 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课文《商量户外活动》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商量户外活动》是本册的第3个“你说我说”内容,是一次互动式的口语交
- 课文《爱发脾气的孩子》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个男孩儿,脾气很不好,不管遇(yù)到什么事,稍(shāo)有不顺心,
- 课文《小毛虫》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
- 课文《第一个愿望》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冬梅当了希望小学的代表,从山沟沟里来到首都北京。领队的老师问冬梅,到北京后
- 课文《恐龙无处不在》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
- 课文《老山羊当医生》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老山羊当医生,小动物来来看病。小熊小熊怎么啦?牙疼!哦,少吃点糖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