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笑了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10-06 01:12:34
课文《石榴笑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
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王力力想:我逗逗它,它会不会笑呢?力力唱歌,石榴不笑。力力跳舞,石榴不笑。力力讲笑话,石榴还是不笑。
呼——呼——呼——秋风来了。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力力望着石榴,也笑了。
【教材简说】
《石榴笑了》一文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到了秋天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教学中,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堂课真正做到“华而不花,实而不死”。
【学习目标】
1、认识“石、棵、什、时、就、王、力、不、讲、还、出、牙”12个生字,会写“力、王、牙、石”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方案一】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一位可爱的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吧!(出示多媒体课件未裂嘴的石榴图)
2.教师:还有一位淘气的朋友也想认识孩子们,快把它请出来吧!(裂开嘴的石榴图)
3.比较它们的不同,引出课题。
4.板书,读题。(读出喜爱之情)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
2.你想读一读吗?赶紧去吧,要求读正确,通顺。
3.抽生反馈,学生评议。
三.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段
1.孩子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带领大家到石榴园看看(课件)
2.看到这红彤彤的满树的大石榴,你想说什么?
3.指导朗读句子,流露喜爱之情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
教师:怎么读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石榴又大又多呢?
4.教师:是呀,望着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
5.抽生反馈
(二)学习第二段
1.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啊,你有好办法帮助力力吗?
2.力力怎么做的?
A.自由读第2段
B.抽生反馈
C.可结果怎么样?(板书)
3.此时,力力的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读出力力的可爱与着急之情。让学生挑战读一读。
(三)学习第3段
1.师:力力可着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来帮助了力力,你们知道是谁吗?(风婆婆)
2.观看课件,看看风婆婆是怎么样帮助力力的?教师配音读第3段。
3.师:你瞧,石榴裂开了嘴,露出牙齿,笑了。
A.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同桌读一读第3段,议一议。
B.指名反馈。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她的心情会怎样呢?看第二幅插图说一说。
四.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
2.你还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还会笑呢?它们笑起来又是什么样的?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教学方案二】
一、实物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你认识它吗?
2、(板书:石榴)谁来读读它的名字。
3、看到它,你想说什么呢?
4、这节课,我们就要和石榴交朋友。愿意吗?(板书:笑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情境创设,带出字。贴上生字卡片,你认识他们吗?
2、生交流识字方法。
3、你们的办法真多!他们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快快打开书,把他们找出来,做上你喜欢的记号。和他们交朋友吧。
4、做开火车的游戏,比比谁交的石榴朋友多。
5、巩固生字认读词语。现在它们又有了新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吧。
三、品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孩子们平常读书给自己提要求吗?按自己的要求去练习吧,看谁最先达到目标!
2、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王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结果呢?课文里是怎么写的?请三个孩子分别来读这三句话。分男女生读。谁愿意来演一演?
4、生表演。
5、看书上两幅插图,看看两幅图上的石榴有了什么不一样?
6、它笑了吗?“笑”是什么意思啊?读课文,想一想,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
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
7、你有什么问题吗?
8、是的。我知道苹果是秋季成熟,成熟后像裂开嘴在笑一样。
9、你还知道什么?生练习说话
由于科技的发达,番茄已经不仅在秋天成熟了。
10、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呼呼呼”,秋风来了。‘丁零零’,闹钟响了。你能说这样的句子吗?(抽生说)树上的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慢慢地说话。你还慢慢地做了什么?(抽生说)我还能说轻轻地,你呢?
11、孩子们,请你想一想,石榴一笑,王力力会想些什么呢?
四、再读课文,积累词句
1、你最喜欢课文里那些句子?找出来读给小伙伴听。
2、你喜欢那些词语?采摘在词语花篮里。读一读,写一写。
【教学方案三】
一、出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1、板书课题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石榴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说,不作评判,然后出示一个课章前准备的石榴,让学生直观感受)
3、石榴怎么会笑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把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仔细的拼读拼读。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同学说)
三、再读课文
1、想一想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内容,哪个自然段是写第二幅图的内容。
2、看一看图,对照着图再读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观察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子,想象树上挂满石榴的情景。王力力的妈妈是怎么说的?读一读(注意对读的指导)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第二段,说说王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结果怎样?(让学生读,还可让学生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观察第二幅图中石榴的形状、颜色,形状变化,说说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引导学生说出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再读课文,说说石榴在什么情况下笑的?石榴笑了,力力心里会怎么想呢?
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会笑呢?
五、拓展
说说你还知道什么水果或庄稼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教师讲解,现在科技发达了,象催熟、冷藏等技术的不断提高,果熟期已不受季节限制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小嘎(gǎ)子与胖墩(dūn)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
- 课文《石榴娃娃笑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石榴娃娃笑了》是一首儿歌,内容浅显易懂,写了石榴成长过程中的样子。
- 课文《敬业与乐业》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
- 课文《名碑荟萃》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那就是西安碑林。碑林收藏了从汉魏至
- 课文《第三个小板凳》出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有一天早晨,
- 课文《灰雀》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 课文《卢沟桥烽火》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
- 课文《大象博士请助手》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第3段——第7段,读懂“冲撞跳踢轻轻推扶放走鞠躬您好”
- 课文《末选择的路》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
- 课文《范进中举》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
- 课文《雨点儿》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 课文《小鹰学飞》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方,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 课文《卧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秋天的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这颗星的东边,白蒙蒙的一片
-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
- 课文《春》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
- 课文《沙漠之舟》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7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
- 课文《农谚两则》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遍山冈,五月牡丹笑盈
- 课文《秋天的图画》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 课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课文】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
- 课文《敕勒歌》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教材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