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裙的故事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4-13 23:35:25
课文《小蓝裙的故事》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课文】
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开学时,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位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替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功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前言】
《小蓝裙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子,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不协调,不对劲。为了协调,小镇上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这说明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全班抢读。
3?分组朗读课文,比比哪一组读得通顺、流利。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
1?默读课文,结合编者的批注,思考: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分别画出来。面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把想法批注在旁边。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画出的句子:
①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②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③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④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
不对劲。
(1)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的句子,抓住“脏——小蓝裙”、“乱糟糟——漂亮女儿”、“杂草丛生的庭院——家里的整洁”等的对比,理解“不协调”的含义。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句子。
(2)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学生交流批注,老师相机指导读相关段落。(如:谈到“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时,老师引导:是呀,每一位善良的爱美的人都想帮助小女孩梳洗干净,小女孩的妈妈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一起读第4段。学生读后评议,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特别是“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在与前面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
3?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抓住每一次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4?猜一猜,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小结: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四、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七步诗》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部首“四点底”。2.
- 课文《我的母亲》出自八年级下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
- 课文《跳礅上的歌》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上学的路上,有一条浅浅的小溪,在山脚下悄悄流淌。小溪里,青青的条石,排成一行
- 课文《可爱的娃娃》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珍珍是个活泼快乐的小姑娘。有一天,她到工艺馆去参观,被一个可爱的布娃娃吸引
- 课文《电视塔》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tiětǎgāotiětǎ jiān 铁 塔 高 , 铁 塔 尖,gāogāo
-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
- 课文《地球清洁师》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地球环境保护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师,来报名的这多。主考官大猩猩问:“请说一说,
- 课文《中国人》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了解“中国”。2、学会4
- 课文《秋天的雨》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共计36篇,其详细列表如下:第一单元1.秋天的图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
- 课文《北京的色彩》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
- 课文《竹乡之歌》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
- 课文《沉香救母》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一
- 课文《童年的朋友》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6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就拿自己的小熊练拳
- 课文《人生》出自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本,其原文如下:【原文】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
- 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
- 课文《三兄弟》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大彩电里有三兄弟:老大是荧光屏,他浑身能发出色彩明丽的光,漂亮极了;老二是扬声
- 课文《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罗讷河是
- 课文《诗经两首》出自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本,其原文如下:《关雎》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 课文《一寸光阴一寸金》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读10个字。认识“王字旁”。2、能用“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