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菩萨兵教学设计

菩萨兵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2:36:31 

标签:

课文《菩萨兵》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课文】
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zhu6*德总司令。
一天,zhu6*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我去找找他们吧。”那位翻译对朱总司令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zhu6*德同志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zhu6*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前言】
《菩萨兵》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zhu6*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zhu6*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糊涂”、“尽心尽力”等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能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zhu6*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读题。
2、学生读读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充分质疑。
3、学生相互介绍,使学生了解“菩萨”和“兵”的意思,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课题叫‘菩萨兵’”这个疑问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3)在弄懂每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尝试自己解决预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如还不明白,打上问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4、检查自读效果时,教师重点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6、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藏民春耕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同胞糊涂尽心尽力平平展展
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7、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8、分组朗读全文。
9、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抓住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你怎么读这句话。
3、这下可急坏了zhu6*德总司令。zhu6*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朱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试试把zhu6*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4、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抽读)
2、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才好看;另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抓典型,按比例书写。
3、重点指导书写“藏、段、耕、播”。继续指导学生写字规范、入体。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比本领》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他们俩都觉得自己本领大。大象伯伯说:“我来考
  • 课文《动手试一试》出自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法国科学家朗智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
  • 课文《彩色的云》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放学了,刘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她不时抬起头,望望窗外密密的雨丝。咚咚咚!
  • 课文《月光启蒙》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
  •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
  • 课文《ang eng ing ong》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材简说本课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ɑng、eng
  • 课文《乐乐上学》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听老师读句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体会学
  • 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 课文《落叶》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
  •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家有一个大
  • 课文《苏东坡改对联》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苏东坡改对联》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从小就很聪明,读了很
  • 课文《蜘蛛织网》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
  • 课文《奴隶英雄》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女今天有什么玩意儿?男呵!大力士的表演,新捉来的大力士。女一个人表演,有什么
  • 课文《江上渔者》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教材简说】《江上渔者》是宋
  • 课文《神农尝百草》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还
  • 课文《梦想的力量》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
  • 课文《自己去吧》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
  • 课文《绿色的和灰色的》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读本课的生字:灰、块、狐、狸、向、报、秘、密、张、哗、啊、送
  • 课文《草虫的村落》出自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
  • 课文《因小失大》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那时,我是个七岁的孩子。在一个假日里,同伴们往我口袋里装满了铜板。我立即向儿童玩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