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10-27 01:19:07 

标签:

课文《听诊器的由来》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百多年以前,法国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他看到许多患肺结核的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痛苦地死去,心里非常难过。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及早发现人体内出现的异常变化呢?
有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儿吸引住了。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着。雷奈克很好奇,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男孩儿告诉他,通过木板能清楚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果然,声音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赶紧跑回医院,找了一根小木棍,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从此,雷奈克每次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后来,雷奈克又发现用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前言】
《听诊器的由来》讲的是一百多年前,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事,告诉人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尝试,不怕困难,不断探索,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的是一百多年前,法国医生雷奈克看到许多患肺结核的病人死去,就想怎样才能及早发现病情,交代了听诊器发明的原因。第2自然段讲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是全文的重点。先说雷奈克医生看到两个孩子在跷跷板那里玩儿;再写两个孩子告诉雷奈克在一边划跷跷板,在另一边就能听得见声音,他一试,果然如此;接着写雷奈克受到启发,回医院用小木棍听见了病人内脏的声音。第3自然段写雷奈克医生利用小木棍给病人看病。第4自然段写经过改进,雷奈克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图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3、学会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建议】
一、导入:
1、(出示一幅图)同学们,请你们一起告诉老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经常用到的听诊器。(板书:听诊器)
2、(简介听诊器)听诊器也叫听筒,用它可以听到人体内的各种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听诊器的由来。(板书20*的由来)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不少,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了一下,有这样三个问题:(1)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人是谁?(2)他为什么想到要发明听诊器?(3)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2、老师决定把这些问题交给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大家有信心吗?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电脑演示)自学要求: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1)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人是谁?(2)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3)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并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2)完成练习1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三、检查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1、谁来汇报第一题?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告诉大家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你能读读吗?请同学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创造了第一个听诊器)
2、雷奈克为什么想要发明听诊器呢?你又是从哪个自然段的哪句话得到答案的呢?老师导读,然后男生读看到的那句话,女生读想到的那句话。(板书:难过)
课文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雷奈克是法国的一位医生。老师通过上网了解到:1816年,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称为胸腔医学之父。
3、(电脑演示书上插图)大家看图,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图上的内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的意思?好,同学们先自己说,然后同座的同学互相讲讲。指名说。说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晰。(板书:吸引试了试)
4、一块木板真的能传递声音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请把耳朵贴在桌子上,用脚轻轻地敲一敲桌脚,听到什么了吗?太有意思了。
四、指导朗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你喜欢或是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子读一读,并且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老师在读了课文后,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了出来,看一看:
(电脑演示)
1、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能清楚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的声音!
老师读,你们仔细看看老师划了横线的这几个词,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试读。
2、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找了一跟小木棍,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这里为什么要用!号呢?
五、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一心为病人着想的雷奈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所以才有了发明听诊器的创举。雷奈克身上所有的这种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齐读课文。
六、指导课外阅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那些科学家发明了什么。大家找到了吗?好!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如果大家还想多了解一些有关科学家发明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看《科学家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之类的书,下星期五的阅读课上,我们交流评比,比比谁收集的科学家的哪些发明最多,可以吗。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勤观察,多思考,争做小小发明家。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美丽的彩虹》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雨过天晴,一道彩虹高高挂在天空。丁丁说,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我想从这座桥上
  • 课文《电脑住宅》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某城市的中心,有一栋实验性的电脑住宅。这座住宅里安装了一百多台电脑,一切都由电
  • 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
  • 课文《小抄写员》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十二岁,是个黑头发、白皮肤的男孩子。他的父亲是铁路上的
  • 课文《卡罗纳》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
  • 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出自高二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
  • 课文《沉香救母》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一
  • 课文《爱迪生救妈妈》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
  • 课文《但愿人长久》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
  • 课文《烟台的海》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
  • 课文《谁洗的》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要体谅长辈
  • 课文《我熟悉的小动物》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能力普通话正确
  • 课文《恐龙无处不在》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
  • 课文《夜莺的歌声》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
  • 课文《玩出了名堂》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 课文《达尔文和小松鼠》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达尔文和小松鼠》是一篇非常生动的小故事,反映了达尔文喜欢小动物,
  • 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前言】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
  •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
  •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
  • 课文《皇帝的新装》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