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07:20:01
课文《不懂就要问》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茅以升立志造桥》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为”。会写“倒”“白”等字,积累“
- 课文《标点符号的争吵》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 课文《三个伙伴》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练习
- 课文《寻找秋天》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一天,王老师带我们去野外寻找秋天,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小方说:“秋天
- 课文《让猫头鹰好好睡觉》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清晨,小黄莺一醒来,就飞到枝头上快乐地唱起了歌。她一唱,小百灵、小山
- 课文《龟兔赛跑》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过对本课文的学习,使小朋友初步懂得寓言的寓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
- 课文《比力气》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比力气》是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第二册第七板块《故事里的智慧》中的第四课。本
- 课文《孙悟空龙宫借宝》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一天,猴儿们正在操练,悟空也拿大刀舞了一阵,说:“你们都有了称心的兵器,
- 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出自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
- 课文《我很快乐》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我很快乐》为我们体验新教学理念。培养孩子健康、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搭建
- 课文《六个矮儿子》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山脚下住着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他们有六个矮儿子,总是长不高。一天,矮儿子们对爸爸
- 课文《大雁归来》出自八年级下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如果
- 课文《司马光》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
- 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小柳树
- 课文《三颗枸杞豆》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
- 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我们志愿军准备在
- 课文《小兔和树的对话》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7个词语。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 课文《春》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课文《奇怪的树》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说一说:大树上结了哪些果实?你觉得奇怪吗?找同学和老师说说你的想法。 【学习
- 课文《六个孩子的故事》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这天,有六个孩子来到了煤栈的围墙旁边,他们平常总是聚在这儿玩耍,或者闲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