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03:28:29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赐姓名日李绍真。明年,徒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日:“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刽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镔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B.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C.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D.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之。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夷狄,占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邠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以为接应之力。
C.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D.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
(2)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
参考答案
4.B
5.A(河上就指黄河边。)
6.C(说霍彦威靠着淳于晏的帮助学会了礼节,于文无据。)
7.(1)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
(“垂原宥”、“合势”各1分,句子大意3分。)
(2)朱守殷zao6*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伏诛”、“驰骑”、“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年少时遭遇兵乱,梁将霍存抢掠得到他,收为养子。后来事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欢他,升迁为郡宁节度使。李茂贞派后梁的叛将刘知俊攻打邪州,霍彦威坚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刘知俊的俘虏,一定放还,刘知俊感激他,后来就不再进攻了。迁徙到天平,和后晋的军队在黄河边相互对峙。后唐庄宗平灭了后梁,霍彦威从陕州来朝见,庄宗摆酒宴,赐霍彦威姓名叫李绍真。第二年,调任镇守武宁,跟随明宗进攻契丹,明宗喜爱他的为人,非常亲近厚爱他。后来,赵在礼zao6*反,霍彦威被派到邢州单独讨伐赵太,平定赵太后,回师带兵归属明宗讨伐赵在礼。明宗的军队哗变,纵火焚营吵嚷呼叫:“城中之人有什么罪,戍卒思归不得回家罢了!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霍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答应兵士们,于是带兵入城,霍彦威自己不进城。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军士都溃散了,只有霍彦威所率五千人在城西北角安营未动。过了两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彦威的军队,于是前往魏县。庄宗死了,霍彦威跟随明宗进入洛阳,首先率领群臣劝明宗称帝,内外事物,都由霍彦威决定。霍彦威平时与段凝、温韬有矛盾,就擅自抓捕段凝、温韬下狱,准备杀掉,安重诲说:“皇上正平定内乱,以恩德信义昭示天下,哪里是你报私仇的时候呢?”霍彦威才作罢。霍彦威调任镇守平卢。朱守殷zao6*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少数民族的规矩,起兵指挥军队,以传箭为号令,然而不允许以下对上威有个宾客叫淳于晏,年少时考上明经科,遭遇乱世,归附霍彦威。霍彦威曾经战败逃走,部下兵无人相从,只有淳于晏徒步提一剑相从于荆棘之间才免于一死。霍彦威赞赏他的义气,在各方镇任职都聘他当从事,甚至家事无论大小事都由淳于晏决定,霍彦威因此很少犯错误。天成三年冬,霍彦威死于镇守任上。获赠太师,谥号忠武。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者”字考点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柳子厚墓志铭》文言文的翻译《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已故好友柳宗元所创作的的墓志铭。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柳子厚墓志铭》文言文的翻
- 陆绩怀橘文言文及翻译陆绩吴郡吴县(今苏州)人,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星历算数无不涉览。一起来看看陆绩怀
-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
- 《清史稿·循吏列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
- 蓄养禽鱼 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
- 程之邵传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人。曾祖仁霸,治狱有阴德。之邵以父荫为新繁主簿。熙宁更募役法,常平使者欲概州县民力,以羡乏相补。之邵曰:“此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1、《伤
-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超然台记》是苏轼的一步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超然台记》作者: 苏轼国于南山
- 明史原文: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
- 王全斌,并州太原人。其父事庄宗,为岢岚军使,私畜勇士百余人,庄宗疑其有异志。召之,惧不敢行。全斌时年十二,谓其父曰:“此盖疑大人有他图,愿以
- 《司马季主论卜》是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讲“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诗),实际讲的是元代末年的种种腐败都是从前胡作非为恶性发展的结
- 《本草纲目果部橡实》的文言文释名橡斗、皂斗、栎 、柞子、茅、栩。气味实:苦、微温、无毒。斗壳:涩、温、无毒。木皮:苦、平、无毒。主治实:下痢
- 宜兴义牛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牛也。力而有德,日耕田二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一日,希年牧牛,跨牛背
- 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总结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
-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和翻译《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
- 马钧二异事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同学们也知道,学习文言文是一个难点,看看下面的马钧二异事的文言文翻译吧!【原文】马钧二异事
-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
- 襄王不许请隧文言文翻译《襄王不许请隧》出自《国语·周语中》,收录《古文观止》周文 第三卷。讲述的是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
- 秋水 《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