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27 23:20:13 

标签: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 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 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 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言上曰 言:告诉
B、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居:经过
C、吾亦欲东耳 东:向东发展
D、王素慢无礼 慢:行动迟缓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且怒且喜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B、若所追者谁何?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
C、顾王策安所决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韩信估计萧何已向刘邦推介了自己,自己仍不得重用,于是逃跑。萧何听说韩信逃亡的消息,来不及禀告刘邦,径直去追赶韩信。
B、萧何认为,刘邦如果只在汉中称王,就不必重用韩信,如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讲究信用,从长计议,认真谋划。
C、韩信因为刘邦授予他的官职太小而生去意。刘邦起初看萧何的面子,欲委任韩信为将领,萧何说,即便安排韩信做将领,他也不会留下来。刘邦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委任韩信做大将。韩信才留下来。
D、刘邦后来感叹:“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本文中刘邦对萧何的言听计从看来,刘邦战胜项羽绝非偶然。
13、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参考答案
10、D 11、C 12、B
13、参考译文:
逃亡的各个将领用十来计算,你没有去追赶的,去追韩信,骗人的。
二: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2)诸将亡者以十数( )
(3)王必欲长王汉中( )
(4)王素慢无礼( )
(5)上许之( )
(6)乃韩信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⑴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答 ; ——————————————————
3.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4.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3分)
参考答案
1.(每小题1分,共4分)
(1)估计
(2)计数(计算)
(3)为王(称王)
(4)一向,向来
(5)答应
(6)竟然,居然
2.(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3分)
3 (1) D (3分)
4. (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对即可,共3分)
注释:
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⑤许:答应。
⑥拜:任命
参考译文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很有军事才能)。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将军们都很欢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升上了大将。等到授官时,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无比惊讶。
启示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作为一代将才的韩信,经萧何的极力推荐终被拜为大将,这是刘邦能夺得天下建立汉王朝的重要条件之一
识才,用才,惜才,才能得人心,也能治天下。具有真才实学的韩信在萧何的极力举荐下,最终被刘邦已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罗生还镯文言文翻译《罗生还镯》罗生不愿用捡来的镯子换取路费,而且在近考期时还担心那丢镯子的人的安危,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下面请大家罗生还镯文
  • 有物不知数-文言文中的数学(依据:《孙子问题》;编诗:陈钢) 有物不知数,让我数一数;三个三个数,剩二好孤独;五五数剩三,七七又二单;此物多
  •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
  • 试析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论文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方 * 文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诗 人陆游 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僵卧
  •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021年1 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 周莹,瀛州景城人。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即位,补殿直。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天雄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
  • 屠岸贾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晋成公姊也,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
  • 初一语文文言文专练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语文暑假作业:文言文专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论语〉十
  •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①。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
  • 戚继光字元敬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
  • 苏轼原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议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禁
  •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柳宗元    ①零陵城南,环以群山,延以林麓。其涯谷之委会⑵,则泓然为池,湾然
  • 董文炳文言文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
  • 公姓杨,讳景,字某,云南安宁人也。事母以孝闻,性狷介,不妄取。少补州学生,举永乐癸卯乡贡,卒业国子。拜霸州判官,专领马政。政久弛,逋课累数岁
  •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常见虚词解析及练习1、而词词类用法意义例句(出处)而连词表并列又,或不译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表承接接,接着,然后善
  •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雎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