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延儁,字平子,河东闻喜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29 21:33:36
裴延儁,字平子,河东闻喜人。延儁少偏孤,事后母以孝闻。涉猎坟史,颇有才笔。举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迁尚书仪曹郎,转殿中郎、太子洗马,又领本邑中正及太子友。太子恂废,以宫官例免。顷之,除太尉掾,兼太子中舍人。世宗初,为散骑侍郎,寻除雍州平西府长史,加建威将军,入为中书侍郎。
时世宗专心释典,不事坟籍,延儁上疏谏日:“臣闻有尧文思,钦明稽古;妫舜体道,慎典作圣。汉光神叡,军中读书;魏武英规,马上玩籍。先帝天纵多能,克文克武,营迁谋伐,手不释卷。良以经史义深,补益处广,虽则劬劳,不叮暂辍。斯乃前王之美实,后王之水镜,善足以遵,恶足以诫也。陛下道悟自深,渊鉴独得,升法座于宸闱,释觉善于日宇,凡在听瞩,尘蔽俱开。然《五经》治世之模,六籍轨俗之本,盖以训物有渐,应时匪妙,必须先粗后精,乘近即远。伏愿经书玄览,孔、释兼存,则内外俱周,真俗斯畅。”
及诏立明堂,群官博议,延儁独著一堂之论。太傅、清河王怿时典众议,读而笑曰:“子故欲远符仆射也。”
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余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又命主簿郦恽修起学校,礼教大行,民歌谣之。在州五年,考绩为天下最。
延儁继母随延儁在蓟,时遇重患,延儁启求侍母还京疗治。至都未几,拜太常卿。时汾州山胡恃险寇窃,正平、平阳二郡尤被其害,以延儁兼尚书,为西北道行台,节度讨胡诸军。寻遇疾,敕还。三鸦群蛮寇掠不已,车驾欲亲征之,延儁乃于病中上疏谏诤。寻除七兵尚书、安南将军,徙殿中尚书,加中军将军,转散骑常侍、中书令、御史中尉。又以本官兼侍中、吏部尚书。延儁在台阁,守职而已,木能有所裁断直绳也。
(节选自《魏书•裴延侑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可暂辍 辍:停止。
B.六籍轨俗之本 轨:规范。
C. 随力分督 督:督促。
D. 时遇重患 患:灾难。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事后母以孝闻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读而笑曰 风飘飘而吹衣
C. 百姓至今赖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考绩为天下最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8分)
(1) 斯乃前王之美实,后王之水镜,善足以遵,恶足以诫也。(4分)
(2) 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4分)
11. 第Ⅰ卷文言文中,裴延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D 9.A
10.(8分)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这些是先王们值得称道的事例,是后世帝王(用来对照自己)的明镜,好的完全可以遵循,不好的完全可以(引起)警惕。(4分)
(2)当时水涝和干旱时有发生,百姓大多饥饿(不堪),裴延儁认为疏浚开通以前的渠堰,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上书请求(批准)修建。(4分)
1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分)
博涉经史,有经世济民之才;直言敢谏,有远见卓识;任职地方,造福百姓;屡被重用,历练丰富;孝敬继母,始终如一。
【评分细则】
1.每个要点1分,5分为止。
2.要点一,答出“涉猎坟史,颇有才笔”、“饱览经书”或“才学很高”任意一个,1分。
3.要点二,答出“敢于直谏”,1分。
4.要点三,答出“造福百姓”或“为民着想”,1分。
5.要点四,答出“屡被重用”,1分。
6.要点五,答出“孝敬继母”,1分。
参考译文
裴延俊,字平子,河东闻喜人,是魏国冀州刺史裴徽的八世孙。曾祖父裴天明,曾任谘议参军、并州别驾。祖父裴双虎,是河东太守。死后追赠平远将军、雍州刺史,谧号为顺。父亲裴崧,任官为州主簿,行平阳郡事。因平定蜀地盗贼丁虫有战功,死后追赠为束雍州刺史。
当时,世宗皇帝专心于佛教经典,而对儒学经籍很少接触。针对这种状况,延俊上疏谏道:“臣听说毫壶的才智道德,是历代君主的指南;垦爱的哲学道理,是圣贤要典的结晶。东汉光武帝虽天资神奇睿智,也在繁忙的军务中勤奋读书;魏遣童直墨尽管英明多识,也常在戎马倥偬之际鉴赏典籍。我大魏先帝,天赋奇能,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经营迁都,筹划征战,曰理万机之余,仍然手不释卷,孜孜以求。确实是因为经史之义无比深奥,其作用和补益非常广泛,所以先圣们虽然军国大事那么忙碌和辛苦,也从不停止读圣贤经典。这些事例是先王们的光辉实践,也是留给后世帝王的宝贵经验和永恒的楷模。好的帝王足以遵循,恶的君主应该借鉴。陛下悟性高深,见识独到,在宫廷中设法座,在朝会时谈佛教,凡是有幸见到或听到的臣民,无不尘俗尽扫,茅塞顿开。然而《五经》毕竟是治世的标准,六艺才是规范社会的根本。因为任何事物是逐渐发展的,不可一蹴而就,竞追时尚不一定是件好事。学习与办事都必须先粗后精,先近后远。诚恳地希望陛下儒经佛教兼顾,孔子和释迦牟尼并行互存,如此才达到内外都周全,信教者与世俗之人都能心情顺畅的局面。”
皇上下诏建立明堂,群臣广泛讨论,延俊熟知礼仪,独着一堂之论。太傅、清河王元惮当时负责讨论明堂之事,读了延俊的文章后,笑道:“先生是想与仆射遥相呼应吧。”
范阳郡有一条旧水渠,叫督亢渠,长五十里;渔阳燕郡戾陵有一些旧塘堰,方圆约三十里。这些渠道塘堰都长年失修,废毁多时,一直没有修复利用。而当时水旱灾害频繁,百姓饥饿不堪。延俊认为修复旧渠堰,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上书请求批准动工。工程开始后,他亲自勘测水利地形,对各种施工都检查督促,不久,工程竣工,可灌溉田地百万余亩,效益提高了十倍,老百姓至今生产还依赖它们。他又责成主簿官郦埋兴修学校,致使当地礼教大行,人民纷纷以歌谣赞美这些事迹。任州官五年,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
延值的继母随他住在蕴业,当时病得很严重,廷值写信向朝廷申请送继母回京治病。回京不久,被任命为太常卿。当时汾州有山胡凭藉险峻地势据山为寇,正平、平阳两郡遭到逭股盗贼的严重骚扰,于是朝廷任命延俊为尚书兼西北道行台,统率各路军队讨伐山胡。不久因患疾病而被批准回京。这时三鹅群蛮也纷纷为盗寇,皇帝准备亲率大军征讨,延俊便在病中上书谏静。不久被任命为七兵尚书、安南将军,转为殿中尚书,加中军将军,再调任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御史中尉。又以原职兼侍中、吏部尚书。延俊在政府任职期间,衹是循规蹈矩、例行公事而已,对国家大事并无多少决策和匡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
-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玄,隐于商山,因而归宋。祖睿,梁开府仪同三司。父正,黄门侍郎。鼎少通脱,博涉经史,明阴阳逆刺,尤善相术。仕梁
- 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
- 高中文言文晁错阅读训练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
- 《象祠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象祠记》是一篇古文,作者是明代王守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象祠记》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象祠记》作者: 王
- 刘元卿原文: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
- 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
- 三国志原文:钟会字士季,颖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着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
- 书蒲永升画后苏轼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 何为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
-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
- 柳宗元原文: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
- 阅项籍者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
- 史记原文:任安,荥阳人也。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因占著名数。武功,扶风西界小邑也,谷口蜀栈道近山。安以为武功
- 兴亡论文言文夫观天下,巍巍华夏五千,朝代之更替,如日月之交换,繁而杂乱,不易梳理。兴亡却有之轨迹,循而复始。自三皇起,过五帝至夏,政权更替多
- 吕氏春秋原文: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
- 姚鼐原文:故资政大夫,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桐城张公者,赠光禄大夫讳士维之曾孙,赠光禄大夫讳秉彝之孙,而太傅大学士文端公之子也。雍正元年,恩诏
- 三峡的文言文翻译《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峡的文
-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擢第。开元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二十七年,以本官权知吏部选事。晋卿性
-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