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君周文集序》“ 欧阳行于闽之里生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09:36:53
欧阳君周文集序(节选)
欧阳行于闽之里生之。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至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释】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③欧:通“瓯”。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心独娱之 娱:快乐 B.逮风月清晖逮:抓住、捕获
C.故君名在榜中 故:因此、所以 D. 而词竟未就 就:成功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学生。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6.下列对于文言文中有关词语和内容的解释,正确的是
A.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一般而言,“序”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称为“跋”;也有列在后面的,列于书后的称为“后序”。
B.“圣人”指的是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
C.“卒” 本义指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古代也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D.“风雅”意为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另外《诗经》中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6分)
(2)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4分)
参考答案
4.C;(A娱意为使人快乐,B逮:等到,相当于“及”,D就意为完成。)
5.C,(不是韩愈李观的学生。)
6.A,(列在后面的为跋或后序。)
7. 1、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6分)
2、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 (4分)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此失传。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王鏊《亲政篇》文言文及翻译《亲政篇》中尖锐地指出上下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然而,他提出的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没有被采纳。武宗以后,皇帝吏加
- 狄 青①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②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
- 张溥嗜学文言文翻译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完朗读一遍,马上烧掉,再抄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溥嗜学的文言
- 《象祠记》文言文及翻译《象祠记》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
- 欧阳修原文: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
-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
- 路温舒原文: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
-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游钓台记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
- 苏辙原文: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
- 文言文停顿规律介绍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节奏停顿的划分普遍感到困难,对试题中出现的关于文言文句式停顿知识的考查也感到头疼。那么,怎
- 《百家姓.宋》文言文的历史来源《百家姓?宋》历史来源「宋」源出;以国为氏. 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
-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鱼我所欲也》一、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
-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
- 《百家姓.冀》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历史来源1、出自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
-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的阅读题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100题(附详细解答)(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1.选出与向使三
-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苏武传》文言文翻译《汉书·李广苏建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苏武传》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