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18 13:12:05
答李端叔书
(宋)苏轼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注】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至于此
B. 而二子独喜见誉
C. 坐此得罪几死
D. 必喻此意
一:全
见:“我”
坐:因
喻:明白、理解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足下 终不 弃绝
B. 不应 轻许 与人
C. 辄自 喜渐 不 为人识
D. 以取妍 于人
九国 之师 逡巡 而不敢 进
则与斗卮 酒
阉竖 恐终 为其患
必得 约契 以报太 子也
10.把第 I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4 分)
(2)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4 分)
11.第 I 卷文言文中,作者对人们的赞许有哪些反应?其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5 分)
参考答案
8、A(应为“竟然”)
9、D(A 表转折/表修饰;B 称赞/给;C 被/成为;D 均为表目的)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3 分)
10、(1)我常常惊讶(于)现在的人们过于看重我,现在您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越
发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 2 分, “怪”、“其实”翻译正确各 1 分,共 5 分。
(2)这封回信虽然不算文章,但随心写来,不知不觉话累积成长篇了,(先生您)也不
必给别人看。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 2 分, “(此)书”、“累幅”翻译正确各 1 分,共 5 分。
11、(1)不安、自嘲、反省。(2)曾因文章得罪而心有忧惧,唯恐为声名所累。
【评分标准】(1)“不安”、“自嘲”、“反省”每个词 1 分,共 3 分;(2)“因文章得罪而心有
忧惧”1 分,“唯恐为声名所累”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仿佛:好像。
B.无一字见及 见:动词前,表示自己。
C.复创相推与 与:称赞。
D.必喻此意 喻:明白、理解。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足下终不弃绝 终苟免而不怀仁
B.遂欲以移之众口 曼辞以自饰
C.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念谁为之戕贼
D.以取妍于人 其制稍异于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于李端书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
B.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不足称道。
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书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
D.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形象生动地传达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 苦 不 自 知 既 以 此 得 因 以 为 实 能 之 故 至今 坐此 得 罪 几 死 所 谓 “齐虏 以 口 舌 得 官” 直 可 笑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3分)
(2) 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4分)
参考答案:
16.A(此处“仿佛”为“揣摩大概”或“想象”之意)
17.A(表转折,却。B介词,把;介词,用。C表被动;动词,此处为“引发”之意。D介词,从;介词,比。)
18.D(说“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不对,作者主要还是因文章得罪,希望混迹众生,不为人所识以避祸,联系后文,连此信也不愿示人,可知心有忧惧,始终惴惴。)
19.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 /直可笑也。
20.(1)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
(2) 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
【文言参考译文】
苏轼顿首再拜。 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 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尊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是不行的,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 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讶(于)现在的人们过于看重我,现在您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越发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
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
自从我犯罪后,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然不算文章,但随心写来,不知不觉话累积成长成篇了, 先生您)也不必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一年快过完了,现在十分寒冷。希望您千千万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好了,不再一一地说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爱情对白婚前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女:死了?怎么死的?男:山天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女:喔
- 宋史【原】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
-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
- 至于负者文言文阅读读(15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秦穆公谓伯乐曰①:“子之年长矣,子姓②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③。天下之马④,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⑤。
- 战国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
- 文言文练习题与参考答案右骁卫大将军①长孙顺德②受人馈绢。事觉,太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止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 文言文复习课的授课思路调动积累 学会迁移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复习课本知识,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构筑较为牢固的知识链条,这一轮复习的
- 明良论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
- 初中文言文1、论语十则①子(先生)曰:“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 宋书原文: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兄也。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
- 三国志原文: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
- 学习文言文的六种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文言文的六种方法,欢迎参考!方法一:三多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
- 语文鉴赏文言文的方法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
- 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宋史【原】定州军政坏驰,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
-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
- 晋书原文:江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也。曾祖蕤,谯郡太守。祖允,芜湖令。父济,安东参军。逌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逌避乱屏
- 屠岸贾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晋成公姊也,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