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侠》“顷有仕人为畿尉,常任贼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1-23 21:43:08
义侠
顷有仕人为畿尉,常任贼曹①。有一贼系械,狱未具。此官独坐厅上,忽告曰:“某非贼,颇非常辈。公若脱我之罪,奉报有日。”此公视状貌不群,词采挺拔,意已许之,佯为不诺。夜后,密呼狱吏放之,仍令狱卒逃窜。既明,狱中失囚,狱吏又走,府司谴罚而已。
后官满,数年客游,亦甚羁旅②。至一县,忽闻县令与所放囚姓名同。往谒之,令通姓字。此宰惊惧,遂出迎拜,即所放者也。因留厅中,与对榻而寝,欢洽旬余,其宰不入宅。忽一日归宅。此客遂如厕。厕与令宅唯隔一墙。客于厕室,闻宰妻问曰:“公有何客,经于十日不入?”宰曰:“某得此人大恩,性命昔在他手,乃至今日,未知何报?”妻曰:“公岂不闻,大恩不报,何不看时机为?”令不语。久之乃曰:“君言是矣。”此客闻已,归告奴仆,乘马便走,衣服悉弃于厅中。至夜,已行五六十里,出县界,止宿村店。仆从但怪奔走,不知何故。此人歇定,乃言此贼负心之状。言讫吁嗟。奴仆悉涕泣之次③,忽床下一人持匕首出立。此客大惧。乃曰:“我义士也,宰使我来取君头,适闻说,方知此宰负心,不然,枉杀贤士。吾义不舍此人也。公且勿睡,少顷,与君取此宰头,以雪公冤。”此人怕惧愧谢,此客持剑出门如飞。二更已至,呼曰:“贼首至!”命火观之,乃令头也。剑客辞诀,不知所之。 (选自《原化记》)
注①贼曹:官名,主管察捕盗贼。②羁旅:长期漂泊。③次:中,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若脱我之罪 脱:摆脱
B.府司谴罚而已 谴:责备
C.仆从但怪奔走 怪:感到奇怪
D.吾义不舍此人也 舍:放过、饶恕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仕人”最终生还有关的一组是 ()
①此客遂如厕。厕与令宅唯隔一墙②妻曰:“公岂不闻,大恩不报,何不看时机为?”③此客闻已,归告奴仆,乘马便走
④仆从但怪奔走,不知何故⑤适闻说,方知此宰负心,不然,枉杀贤士⑥吾义不舍此人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仕人”担任的是京城附近的县尉,主管察捕盗贼,有一次办案时,发现一贼人相貌、谈吐不一般,后来设法放了他。
B.“仕人”卸任后,周游天下,漂泊四海,不料与自己曾经救助的人相遇,而且受到了此人十分真诚的款待。
C.“此宰”见到恩人时惊惧,表明他虽知有救命之恩,但潜意识里觉得知根知底之人对自己会造成威胁,由此,最终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大恩不报。
D.本文主要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各自性格鲜明。而最突出的是“义侠”,从某种意义上讲,写其他人都衬托了义侠。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公视状貌不群,词采挺拔,意已许之,佯为不诺。
(2)因留厅中,与对榻而寝,欢洽旬余。
(3)公岂不闻,大恩不报,何不看时机为?
4.答案A解析脱:开脱,解脱。
5. 答案D解析②言所释囚徒之妻所持主张——大恩不能报,④讲“仕人”的仆从对他行为的不理解,⑥讲“义侠”对所释囚徒的态度。均与“仕人”生还无关。
6. 答案B解析“真诚”之说没有依据。从下文看,那个囚徒后来听从妻子建议,准备杀掉救命恩人。
7.答案(1)这官员看他相貌不同一般,谈吐优雅不俗,内心已经默许他,却装作不答应。
(2)于是县令便留他在厅中,和他对床而眠,高兴融洽地过了十几天。
(3)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话),大恩不能报答,为什么不看时机行事呢?
参考译文
不久前,有个仕人做京郊的县尉,曾担任主管察捕盗贼的职务。有个盗贼戴着刑具受审,案件尚未判定。这位仕人正独自坐在厅堂上,那盗贼忽然对他说:“我不是贼,也不是一般人。您如果开脱了我的罪责,总有一天会报答您。”这官员看他相貌不同一般,谈吐优雅不俗,内心已经默许他,却装作不答应。半夜以后,这位官员暗中叫狱卒放走了盗贼,还让狱卒逃走。天明以后,狱中跑了囚犯,狱卒也跑掉了,上级只能对这位官员责罚一番罢了。
后来仕人当官任期已满,好几年到处游历,长期漂泊四方。到了一个县,忽然听到那县令与自己所放走的囚犯姓名相同。(就)前往拜见,让看门人通报自己的名字。这县令又惊又怕,立刻出来迎接并下拜,果然是从前放走的那个人。于是县令便留他在厅中,和他对床而眠,高兴融洽地过了十几天,那个县令也不回家。忽然有一天县令回家去了。这个客人也到厕所里去。厕所与县令的宅院仅隔一道墙。这客人在厕所听到县令的妻子问道:“你有什么客人,过了十天还不回家?”县令说:“我曾得到过这人的大恩,性命从前就在他手里,(他放了我,)我才有了今天,不知怎么才能报答他呢?”妻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话),大恩不能报答,为什么不看时机行事呢?”县令没说话。过了很长时间,才说:“你说得对。”这个客人听到后,回去告诉奴仆,骑上马就跑,慌得把衣服全都丢在了大厅里。到了夜里,已经走出五六十里,出了县界,停下来住在一个乡村小店。仆人只是对逃得这样急感到奇怪,不知什么原因。仕人休息了一会儿,才述说了这贼人忘恩负义的情况。说完长吁短叹。奴仆们都在哭泣的时候,忽然床下有个人拿着匕首钻了出来,立在当屋。仕人非常害怕。那人就说:“我是个义士,县令让我来取你的项上人头,刚才听到你们的话,才知道是县令忘恩负义,不然的话,就错杀了好人。我讲道义,决不会饶过他。你们暂时别睡,稍等一会儿,我为你取他的头来,以此来给你出这口冤气。”仕人又害怕又感谢,这义士拿剑出门如飞而去。到了二更,剑客喊道:“贼人的头拿来了!”命人点灯一看,正是那县令的头。剑客辞别了仕人,不知去了哪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汉书原文: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
-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
- 阿房宫赋文言文及翻译《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以下是“阿房宫赋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阿房宫赋唐代
- 杨霆字震仲。少有志节。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迁复州司理参军,转常、澧观察推官,擢知
- 文言文虚词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 图穷而匕见4、 余闻而愈悲5、 庄
-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一、原文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
- 李氏之友文言文翻译朋友,是人际关系中甚为重要的交际对象,有的'人与朋友交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有的甚至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讦。下面
- 杨布打狗 杨朱的弟弟杨布,有一天,穿了一套白衣出门去。回来时,因为天落雨,那套白衣服给雨淋湿了,就在朋友处借穿了一套衣
- 宋史原文: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人。家贫,徒步诣徂徕从石介学。诸生时以百数,一旦出其上。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县为郓治所,郓吏犯法不
- 史记原文: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战常陷坚,逆死吴军
- 语文文言文鉴赏题【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
- 高考文言文的四大表达技巧(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
- 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集锦鉴赏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
-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
- 元史原文:小云石海涯,其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年十二三,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
- 《公输》文言文语段练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
- 清代名人轶事的文言文习题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
- 旧五代史原文: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
- 鲁恭治中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鲁恭于东汉章帝建初年间(76一84年)任中牟县令,他着重以道德风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罚命令惩治人,遇有讼争,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