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07 02:38:20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曰:“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酂候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南,与其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本文有删节)
注:①蛮蜑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认可
B.监永城和籴籴:卖粮食
C.君行坏堰坏:损坏的、破坏的
D.稍就学问为善人稍:稍微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⑴瓮满辄出□焚之,未尝有所肯可
⑵至君特选□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⑶世之仕宦□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A. 以 因 之 B. 之 为 于
C. 而 以 于 D. 而 因 之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B.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C.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D.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都不谋而合。
B.许逖在海陵监任上运用的监管最厉害,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4分)
②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3分)
(2)文章评价许逖“材能称于其官”,请用文中两个事例对其“材能”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5. 答案:C
解析:A可是符合、适合的意思。B籴是买进粮食的意思。D.稍,此处应该是逐渐的意思。
6. 答案:C
解析:“出而焚之”的“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至君特选以材”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世之仕宦于南”, “于”是介词,在,引出地点方位。
7. 答案:B
解析: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8.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原文是“其言与我多合”,“多合”不等于“都合”.B原文“用监最迁大理寺丞”,“用”应该是“因为”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因为他的政绩优秀,被升为大理寺丞”。D项“最终落得家破人亡”有误,原文说这些宦官子弟“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这里的“破亡其家”,不是指宦官子弟的家,而是使别人的家家破人亡。
9. 答案:
(1)①许君抓到他们中最严重的人,用竹板打他,说:“这不是吏法,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训你。”(得分点:甚者,严重,过分,突出的人,1分;笞,名词做动词,用竹板打,1分;判断句,1分;句意表达1分。)
②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得分点:闻:传扬,1分;著:彰显,显扬,1分;大意1分)
(2)①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许逖的政令施行之后,盗匪们都逃跑到别的地方)
②堰成,岁谷大丰(许逖建筑好拦河坝后,那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③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许逖安抚少数民族,过了三年,此地再不因少数民族的是让朝廷知道)
④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许逖教育扬州子弟,子弟羞愧很后悔,逐渐地学习成为善良的人,风俗变化很大)
答对1点1分,两点3分,可引用原文,也可以自己概括,其他答案合理的可以酌情给分。
附参考译文:
许君名叫逖,字景山。世代定居在歙州。年轻时在旧朝做官,做监察御史。李氏国家灭亡,他率领全族向北迁移。许君献上他的若干篇文章,得到召见任用,做汲县尉冠氏主簿。后又升职任外秘书省校书郎,管理县里的事务,他多次上书谈论北边的事。当时赵普做丞相,四方的奏疏不适合他心意的都投入到两个瓮中。装满了瓮就倒出来烧掉它们。从没有适合他心意的,只对许君赞许有加,说:“他的看法大多数与我不谋而合。”
又过了二年,授予他太仆寺丞官职,核对钱帛粮草,监管永城和买进粮食,主持海陵监工作。三年,因他的政绩优秀,升为大理寺丞,被赐予红衣银鱼,又升为太常丞、管理鼎州。这个州有很多少数民族,喜好以劫掠为生,有一百多个年轻人私自署为名号,经常等到深夜出门抢掠百姓。百姓痛恨他们,却没人敢指责。许君到了那里感慨说:“政法,百姓的庇护啊。威严不能先除恶,那么就不能惠及百姓。”许君的政令施行之后,盗匪们都逃跑到别的地方,相约许君离开后才回来。后又升职任国子博士,奉命出使两浙、江南,指陈茶盐的利害,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出任兴元府尹,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时灌溉民田四万多顷,据传说是汉代萧何修建的。许君视察损坏的拦河坝,回头对下属说:“萧何当时正辅佐汉朝夺取天下,竟有时间建这个来灌溉那农田。古代的圣贤之人,只要有利于百姓的事就没有不做的。现在我难道应该怕一时的辛苦,而废弃古人万世的利益?”于是率领工匠,亲自砍木凿石,石头落下,伤了他左脚,许君更加不懈怠,拦河坝造成了,那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后又升职为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调到荆湖南路。荆湖南接近溪洞的少数民族,每年都出来作乱成为州县的祸患。许君说:“鸟兽都是可以驯服的,何况少数民族是人啊!”于是召见部落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过了三年,此地再不因少数民族的是让朝廷知道。许君停职回朝,真宗当面称赞他的才能,恰好有司说荆南久不太平,真宗又授予许君度支员外郎、掌管府事。荆南管辖北路兵马,在荆湖是大官府,所以常用重臣,到许君因为才能特别选用,任用员外郎是从许君开始的。
第二年,选拔他为司封员外郎,赐他金紫,调转管理扬州,扬州地处南方的中心,世代在南方做官,或客死此地不能归故乡的(官宦的后代),都在扬州定居。所以,他们的子弟杂居在民间,常常依仗权贵,依靠法令有罪可以用金钱赎这一条款,出入里巷行为不守法令。有时,甚至使别人家破人亡。许君抓到他们中最严重的,用竹板打他,说:“这不是吏法,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训你。”子弟羞愧很后悔,逐渐地学习成为善良的人,风俗变化很大。
许君年轻时代胸怀大志,最终能在当时自立。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他的才能在官场中受赞许,这些都可以立书传于后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
- 漫谈文言文《口技》文集流传下来,这篇《口技》见张潮编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据张潮自序,《虞初新志》成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可以推知《口技》至
- 游珍珠泉记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
- 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
- 中考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2.解释
- 新五代史原文: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也。少事河阳李罕之,罕之降晋,选其麾下劲卒百人献于晋王,师厚在籍中。师厚在晋,无所知名,后以罪奔于梁,太祖以
-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2. 名之曰褒禅。 名:3
- 原文: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翻译: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现在
-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全梳理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全梳理一、文学常识:李密(224-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张继《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以其画面疏
- 文言文《本草纲目果部沙糖》作者:李时珍气味甘、寒、无毒。主治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随时饮之。痘不落痂。用沙糖调
- 山市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
-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总结[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
- 郭进建宅文言文翻译郭进建宅是据《梦溪笔谈》改写的一篇文言文,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郭进建宅文言文翻译!郭进建宅文言文翻译原文郭进有才略,累有战
-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
- 旧唐书原文: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要注意四点一、文言虚词下苦功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每一种用法后面都附有
- 张中丞传后序 (韩愈)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
- 文言文教学山东省王庆锋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4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两重视一舍弃》,其观点是:重视诵读教学和积
- 穆修原文: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