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17 08:04:31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3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赵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他战争,一直到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漕运以汴水为主,因此汴水的畅通意义重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5分)
(2) 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分)
参考答案:
4. A 趋:奔赴
5. B
6. C“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他战争,一直到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不正确
7.(1)在这期间(趁机)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厉”1分,“坚” 1分,“除” 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故” 1分,“罪” 1分,“为事先之备” 1分,句意2分)
《张方平传》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他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的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祐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吴均原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
- 文言文中常见代词举例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与突破之《郑板桥知潍县》郑板桥知潍县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
- 隋书原文: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世父让之谓矩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
- 冯谖客孟尝君译文及注释《冯谖客孟尝君》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
-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
- 《侯安都》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
- 胡延平传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称延平云。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寇去
- 文言文习题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
- 最后一头战象文言文阅读训练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 竞)。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
- 中考《与朱元思书》文言文解析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都鄣人。二、原文风烟(
- 荀子劝学文言文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 (比)(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3)取之于蓝 (从)2.而:(1)君子博学而日
- 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该如何翻译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吧~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
- 《三人成虎》文言文及注解《三人成虎》文言文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现
- 文言文《病梅馆记》的原文及注释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 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孙。巢父早勤文史,少时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于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永王鳞起兵江淮,闻其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七节》的文言文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翻译孟子说:“言谈没有实际内容是不吉祥的。这种不吉祥的后果
- 欧阳修原文: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
- 刘东堂言文言文翻译大家有学过刘东堂言吗?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文言文。下面小编收集了刘东堂言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刘东堂言文言文翻译刘东堂说:
-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的指导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