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李孟传传》试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李孟传传》试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27 02:17:47 

标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孟传,字文授,资政殿学士光季子也。光谪岭海,孟传才六岁,奉母居乡,刻志于学。贺允中、徐度皆奇之,而曾几妻以其孙。干办①江东提刑司,易浙东常平司。母丧,免,调江山县丞,弃去,改楚州司户参军,单车赴官。公退,闭户读《易》。郡守、部使者不敢待以属吏。徐积墓在境内,芜没既久,加葺之。修复陈公塘,有灌溉之利。知象山县,守荐为邑最。丞相赵汝愚初当国,适大侵,遣孟传按视江、池、鄂三大军所屯积粟,道除太府丞。既复命,汝愚去国,党论起,而孟传奉使无失指。面对言:“比以使事往返四千里,所过民生困穷,衣食不赡。国之安危,以民为本,今根本既虚,形势俱见,保邦之虑,宜勤圣念。”
兼考功郎。复因对言:“国家长育人才,犹天地之于植物,滋液渗漉,待其既成而后足以供大厦之用。今士大夫皆有苟进之心,治功未优,功能尚薄,而意已驰骛于台阁,不稍有以扶持正饬之,其敝将甚。”又言:“武举及军士比试,专取其力,临敌难以必胜。唐世取人由步射、弓弩以至马射,各以其中之多寡为等级,宜采取行之。”韩侂胄与孟传故,尝致侂胄意,孟传谢曰:“行年六十,去意已决。”侂胄惭而退。迁广西提点刑狱,改江东提举常平,移福建。诏入对,首论用人宜先气节后才能,益招徕忠谠以扶正论。故人有在政府者,折简②问劳勤甚,孟传逆知其意,即谢曰:“孤踪久不造朝,获一望清光而去,幸矣。”对毕即出关。
至闽,大饥,发廪劝分,民无流莩。丞相史弥远,其亲故也,人谓进用其时矣,卒归使节,角巾还第。迁浙东提点刑狱,未数月,申前请,章再上,加直秘阁,移江东,不赴,主管明道宫。进直宝谟阁,致仕,卒,年八十四。常诫其子孙曰:“安身莫若无竞,修己莫若自保。守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注】①干办:官职名。②折简:写短柬、便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曾几妻以其孙        妻:嫁给
B.公退,闭户读《易》    退:离职
C.道除太府丞            除:授官
D.孟传逆知其意          逆:揣度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孟传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3分)
①芜没既久,加葺之         ②行年六十,去意已决
③首论用人宜先气节后才能   ④获一望清光而去
⑤卒归使节,角巾还第       ⑥未数月,申前请,章再上
A②③⑥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孟传幼年好学。他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小儿子。他六岁时,父亲被贬谪到岭海,他在家陪奉母亲,发愤读书,深受贺允中、徐度、曾几等人赏识。
B.李孟传体恤民情。大敌入侵,丞相赵汝愚派他巡查江、池、鄂三大军粮草储备,他回来向朝廷复命,据实禀告民不聊生的惨状,希望国家以民为本。
C.李孟传敢于直谏。他向皇帝进言:培养人才应着眼于长远,要纠正士大夫谋求高官的弊端,应全面考核武举及军士的才能,不能单凭个人武力选材。
D.李孟传教子有方。他经常给子孙们讲守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的道理,告诫他们:不争名逐利是安身的最高原则,保全自我清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士大夫皆有苟进之心,治功未优,功能尚薄,而意已驰骛于台阁。
译文:                                                        。
(2)即谢曰:“孤踪久不造朝,获一望清光而去,幸矣。”对毕即出关。
译文:                                                        。
【答案及解析】
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B退:结束、完成。公退,即忙完公务。
5.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题目主旨“淡泊名利”,逐一排查,将与主旨无关的信息排除。①表现李孟传对逝去的长者的尊敬;③是李孟传的用人观。这两项不能说明李孟传“淡泊名利”。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该项“他回来向朝廷复命……”说法有误,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混为一谈。李孟传巡视大军粮草储备回来后向丞相复命,而不是向朝廷复命。复命过后,丞相赵汝愚离开朝廷,朋党之间发生争论,文中的“既复命”是关键句,表明此事已了。之后,李孟传奉召入朝奏对,把外出视察看到的民情向皇帝禀告,是另外一件事。
7.(1)当今士大夫都有非分升迁的想法,他们的政绩没有达到优等,功德还很浅薄,但他们已经在辅臣的高位上胡思乱想了。
  (2)(孟传)当即回绝说:“我已经很久不到朝廷了,能得到一点清廉的名声而离职,就很幸运了。”奏对结束就出关而去上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踩上得分点,同时注意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加以适当调整。(1)苟进(非分升迁)、驰骛(胡思乱想)、台阁(辅臣的高位上);最后一个分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提到动词“驰骛”前。(2)谢(回绝、谢绝)、孤踪(我)、造朝(到朝廷)、一望清光(一点清廉的名声)、对(奏对)。
【译文】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小儿子。李光被贬谪到岭海,孟传才六岁,在家陪奉母亲,立志读书学习。贺允中、徐度都很赏识他,曾几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孟传担任江东提刑司干办,后调任浙东常平司。母去世,孟传因服丧免去官职,(服丧期满)调任江山县丞,他弃职离去,改任楚州司户参军,只身赴任。处理完公务,闭门读《易》经。郡守、部使者不敢把他当做下属对待。徐积的坟墓在楚州境内,被荒草淹没已经很久,(孟传)加以整修。修建了陈公塘,有灌溉农田的好处。任象山知县,郡守推荐他是全境治理最好的。丞相赵汝愚刚执掌大权,适逢外敌大举入侵,赵汝愚派孟传巡视检查江、池、鄂三大军所屯积的粮草,视查途中朝廷授予太府丞的职务。回来复命后,汝愚离开朝廷,朋党之间发生争论,但孟传接受使命外出巡查没有什么过失可指责的。他奉召入朝奏对,对皇帝说:“丞相令我限期执行巡查的使命,我往返四千里,所过之处,(看到)百姓困穷,缺衣少食无法为生。国家的安危,以民为根本,如今根本已经虚空,各种不好的情况都呈现出来了,保国安邦的忧患,圣上应该多挂在心上。”(孟传)兼任考功郎,又趁机向朝廷进言:“国家为长远培育人才,就像天地培育植物,滋养植物的清流逐渐渗漉浇灌,等到它们成才之后就足以供建造大厦所用了。当今士大夫都有非分升迁的想法,他们的政绩没有达到优等,功德还很浅薄,但他们已经在辅臣的高位上胡思乱想了,(如果)对他们的想法不稍加纠正,那些弊端就更为严重。”又说:“武举以及军士比试,只是按他们的武力择取录用,临敌难以做到必胜。唐代选拔人才从步射、弓弩到马射,分别按他们各科成绩的优劣计算等级,(我们)应该采取这种办法考查他们。”韩侂胄与孟传是老熟人,他曾向孟传表示想被重用提拔的意思,孟传谢绝说:“我快六十岁了,离开朝廷的主意已定。”侂胄惭愧地告退。(孟传)调任广西提点刑狱,又改任江东提举常平,继而调到福建。朝廷下诏让他入朝奏对,他首先论用人应以气节为先以才能为后,要多多地招徕听取忠直的言论用来扶持正确的意见。有个在官府做事的老熟人,经常写短柬(向孟传)问候慰劳,很是殷勤,孟传揣测知道他的意思,当即回绝说:“我已经很久不到朝廷了,能得到一点清廉的名声而离职,就很幸运了。”奏对结束就出关而去上任。到福建任职后,那里遭遇严重的饥荒,他打开粮仓督促分给灾民,灾民没有流亡饿死的人。丞相史弥远,是孟传亲近的朋友,人们认为孟传被提拔重用正是时候,(但)最终他归还使节,一身布衣回到家乡。(孟传后来)升任浙东提点刑狱,没有几个月,又表明先前的请求,给朝廷再上奏章,朝廷提升他任直秘阁,调往江东,他不赴任,(朝廷)让他主管明道宫。进升直宝谟阁后,他请求辞官归乡,(回乡后)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孟传)常告诫他的子孙:“安身没有比不争名逐利更好的了,修身没有比保全自我清正更好的了。坚守正道则福气到,追求利禄则耻辱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原文: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
  • 中考文言文翻译失误面面观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
  •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含答案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②,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④矣;独下帷绝编,迨⑤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
  • 文言文《学弈》原文及译文赏析文言文《学弈》原文翻译《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
  •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
  • 文言文《管仲破厚葬》的原文及翻译原文: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 文言文虚词与的用法(一)介词1.介词。和,跟,同。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促织》
  •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
  • 宋史原文:镇恭懿王元偓,字希道。端拱元年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至道二年,拜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
  •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
  • 高中文言文的虚词用法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把握是关键,下面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的虚词用法,欢迎来参考!(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
  • 初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赵葵,字南仲。绍定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
  • 宋史原文: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
  •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
  • 庄子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
  •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
  • 文言文给我的惊叹作文中国文学高深莫测,汉字又是那么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文言文是体现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不想白话文一样容易懂,同时白话文它
  • 石保兴传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兴守之义改之。建隆初,年十四,以荫补供奉官。明年,迁尚食副使。太祖尝召功臣子弟询以时事,保兴年最少,应对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