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01:19:08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祖林子,宋征虏将军。父璞,淮南太守。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会赦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
起家奉朝请。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及为荆州,又为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兴宗卒,始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并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
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约言之。约曰:“尚书左仆射出作边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复论。”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归内殿。约惧,不觉高祖起,犹坐如初。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召巫视之,巫言如梦。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高祖遣上省医徐奘视约疾,还具以状闻。先此,约尝侍讌,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约惧遂卒。有司谥曰文,帝曰:“怀情不尽曰隐。”故改为“隐”云。所著《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选自《梁书·沈约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笃志好学,昼夜不倦——倦:疲惫
B.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善:交好
C.而凭空顿于户下——顿:顿时
D.累千载而不寤——寤:领会、领悟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约惧遂卒”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
②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
③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
④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约言之
⑤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
⑥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约在孤独、贫穷的流浪生活中,仍然好学不倦,昼夜不止,以至于他的母亲害怕他因劳生疾。
B.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才能,推荐他做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后来又推荐他做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
C.高祖和沈约谈论张稷的事时,沈约的回答触怒了高祖,他非常害怕,梦到高祖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
D.沈约撰写了《四声谱》,并且认为以前的词人都不明白,只有自己穷尽了其中的妙旨,自称这是入神之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
(2)乃辇归内殿。约惧,不觉高祖起,犹坐如初。
参考答案
1.C
2.C
3.C
4.(1)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劳苦而生病,常常让人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因而白天读的文章,在夜间沈约就进行背诵,于是他博览群书,并能写一手好文章。
(2)高祖就乘辇车回内殿去了。沈约感到非常恐惧,没有感觉到高祖起身,还是像原来一样坐着。
二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入为尚书度支郎。
齐初为征虏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迁太子家令,后迁中书郎、黄门侍郎。时竟陵王亦招士,约与兰陵萧琛、琅邪王融、陈郡谢朓、南乡范云、乐安任昉等皆游焉,当世号为得人。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迁国子祭酒。永元二年,以母老表求解职,改授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高祖在西邸与约游旧,建康城平,引为骠骑司马,将军如故。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佗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永元以来,尤为彰著。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高祖曰:“吾方思之。”对曰:“公初杖兵樊、沔,此时应思,今王业已就,何所复思。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亦无所思。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稽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
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常侍如故。又拜约母谢为建昌国太夫人。奉策之日,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笃志好学笃:坚定
B.卿欲我夙兴夙:早晨
C.表革运之征征:征讨
D.脱有一人立异脱:如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母恐其以劳生疾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以母老表求解职作《师说》以贻之
D.比于周武,迟速不同故燕王欲结于君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约受重用的一组是
①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
②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
③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迁国子祭酒
④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
⑤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
⑥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约幼年意志坚定,爱好学习,昼夜不倦,因此他博通群书,善于写文章,并由此受到蔡兴宗的赏识。
B.萧齐初年,沈约受到文惠太子特别的宠幸,每次他上班时去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
C.梁高祖在西邸的时候,与沈约有老交情,所以称帝后就封他为骠骑司马,保留了原有的将军封号。
D.沈约的母亲去世,皇上乘车驾亲自来吊唁,并派遣中书舍人去帮沈约回绝客人来节制哭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
(2)奉策之日,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
参考答案
(1)C 征:预兆。
(2)D 于:均为连词,译为与,和。A.其:代词,他/代词,他的。B.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以: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3)B ④是说沈约试探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⑥是说沈约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这两句均不能表现沈约受重用。
(4)C 推举他为骠骑司马是在梁高祖平定建康城后,而不是称帝后。
(5)(1)天心不可违抗,人情不可失却,假如是朝代更替的时间已经到来了,虽然想谦让,也是不可能的。
(2)捧着册命文书的那一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都来拜贺,朝野都认为是荣耀的事。
参考译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幼年意志坚定,爱好学习,昼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太劳苦而生病,常常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但是沈约把白天所诵读的文章,在夜间进行背诵,于是他博通群书,善于写文章。济阳的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文才就与他交好。蔡兴宗是郢州刺史,推荐沈约做了安西将军府的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孩子们说:“沈记室是道德高尚的老师,你们应当很好地对待他。”后来,他入朝担任了尚书度支郎。
萧齐初年,沈约担任征虏将军府记室,他所服务的王,是萧齐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入居东宫时,沈约为太子步兵校尉,校理四部图书。当时东宫士人很多,沈约特别受到文惠太子的宠幸,每次他上班时去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的得不到允许不能进去,沈约每每把这事提出来向文惠太子进言。太子说:“我生平懒得起床,这您是知道的,有您和我谈论,然后我才忘记了睡觉。您想让我早早地起床,可以早些进来。”沈约升职为太子家令,后来又升为中书郎、黄门侍郎。那时竟陵王萧子良也招纳贤士,沈约与兰陵的萧琛、琅邪的王融、陈郡的谢眺、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等人都在竟陵王门下出入,当时社会上都说竟陵王得到了人才。齐明帝即位,沈约进号为辅国将军,升迁为国子祭酒。永元二年,因母亲年老,沈约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于是改授他为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梁高祖在西邸的时候,与沈约有老交情,建康城平定后,就推举他为骠骑司马,保留了原有的将军封号。那时高祖的勋业已结束,天和人都觉得允当,沈约曾试探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高祖默然不回答。另一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小到儿童贱如牧人,都知道萧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您是取代萧齐的最恰当的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改朝换代的征兆,自从永元年间以来,尤其明显。天心不可违抗,人情不可失却,假如是朝代更替的时间已经到来了,虽然想谦让,也是不可能的。”高祖说:“我全面考虑一下。”沈约说:“大人您当初在樊、沔统兵,这时候就应该考虑,现在您已成就了王业,有什么要再考虑的?过去武王伐纣,一进入商都,民众就称他为‘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也没有什么考虑就接受了民众的称呼。大人您自从到了京城,已经改变了气运,比起周武王来,只有时间上迟早的不同。若不早些确定称帝的大业,体察天愿人望,倘若有一个人有不同主张而立他人为帝,便有损您的威德。”高祖同意沈约的说法。
高祖接受禅让后,沈约任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照旧担任散骑常侍。又拜沈约的母亲谢夫人为建昌国太夫人。捧着册命文书的那一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都来拜贺,朝野都认为是荣耀的事。天监二年,沈约母亲去世,皇上乘车驾亲自出来吊唁。皇上认为沈约年老,不宜于过于哀伤,就派遣中书舍人去帮他回绝客人节制哭泣。守丧期满,沈约升任为侍中、右光禄大夫,不久又升任为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傅。
沈约生性不饮酒,少有嗜好,虽然当时给他的待遇优厚,但是他居家仍节俭朴素。天监十二年,沈约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
- 三峡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峡
- 父子性刚文言文翻译父子性刚是中学生必学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父子性刚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父子性刚文言文翻译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
- 《澹泊明志肥甘》文言文译文藜口苋肠者,多洋清玉洁;痛衣玉食者,甘婢膝妈颜。盖志以滤泊明,而节从服甘丧也。译文能过吃粗茶淡饭生活的人,他们的操
- 《常梦锡》文言文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
- 文言文:祭父文公元二零一四年,农历甲午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九时许,父殇!今不孝女谨呈鱼肉素蔬之仪,跪拜于家父灵前,祭曰:父魂渺渺,游丝珍细,慕
- 贫乐庵记(金)耶律楚材①三休道人税居于燕城之市,榜其庵日贫乐。有湛然居士访而问之日:“先生之乐可得闻口?日:“布衣粝食,任天之真。或鼓琴以自
- 后汉书原文: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以明经为郎。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更始立,
- 王温舒传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①为奸。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
-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小石城山记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
- 客套误事于啴子与友连床围炉而坐。其友据案阅书而裳曳于火,甚炽。于啴子从容起向友前拱立,作礼而致词曰:“适有一事欲以奉告,念君天性躁急,恐激君
-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介绍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1.重视预
- 魏书原文: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
- 逍遥游(节选)文言文翻译导语:《逍遥游》表达了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活动的观念,正是庄子自然观的体现。下面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欢迎参考!逍遥
-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知识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
- 小学文言文《寇准读书》原文及翻译《寇准读书》是一篇小学生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文言文《寇准读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
-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
- 昭支昷文言文翻译昭支昷宋濂南海之滨,有昭支昷者,居蛟汭之丘。汭不产牛,有绳犝来者,大如獒,其角茧尔栗尔。昭支昷怖曰:“是何物也?”其友伯昏氏
- 宋史原文: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宣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调南京留守推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