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谄佞》“玄宗在东都,宫中有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06 21:00:14
玄宗在东都,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候冬间。”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罢退,佯为蹇步。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病足,愿独奏事。”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将欲驾幸,何用择时?设有妨于刈获,独免过路赋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上大悦。自此驾幸长安,不复东矣。旬日,耀卿、九龄(按:即裴稷山、张曲江)俱罢,而牛仙客进。
李林甫居相位一十九年,诛锄海内人望。自储君以下,无不累息。初开元后,姚宋等一二老臣,多献可替否,以争天下大体。天下既理,上心亦泰。张九龄上所拔,颇以后进少之。九龄尤謇谔①,数犯上,上怒而逐之。上雄才豁达,任人不疑。晚得林甫,养成君欲,未尝有逆耳之言,上爱之。遂深居高枕,以富贵自乐。大臣以下,罕得对见,事无大小,责成林甫。林甫虽不文,而明练吏事,慎守纲纪,衣冠②非常调,无进用之门。而阴贼忍杀,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上左右者虽饔③人厮养,无不略之,故动静辄知。李适之初入相,疏而不密,林甫卖之。乃曰:“华山之下有金矿焉,采之可以富国。上未知之耳。”适之善其言,他日,从容以奏,上悦。顾问林甫,林甫曰:“臣知之久矣。华山陛下本命也,王气所在,不可发之。故臣不敢言。”上遂薄适之。因曰:“自今奏事,先与林甫议之,无轻脱。”自是适之束手矣。非其所引进,皆以罪诛。威震中外,谏官但持禄养资,无敢论事。独补缺杜琎犹再上疏,翌日,被黜为下邽令。林甫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何用多言。君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食三品料;及其一鸣,即黜去。虽欲再鸣,其可得乎?”由是谏诤之路绝失。
(选自《太平广记·谄佞》)
[注]①謇谔:正直。謇(jiǎn),正直,谔(è),形容直话直说。②衣冠:士大夫,官绅。③饔(yōng)人:厨师。饔,享调菜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设有妨于刈获 刈:收割。
B.天下既理,上心亦泰 理:治理好,太平。
C.适之善其言 善:友善,友好。
D.上遂薄适之 薄:轻视,鄙薄。
11.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林甫“阴贼忍杀”的一项是 ( )
①及罢退,佯为蹇步 ②衣冠非常调,无进用之门 ③林甫卖之 ④非其所引进,皆以罪诛 ⑤翌日,被黜为下邽令 ⑥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裴耀卿、张九龄劝玄宗皇帝选择适当的时候御驾西幸,李林甫趁机离间,裴、张二人因此被罢免官职。
B.李林甫善于察言观色,揣摩皇帝内心,巧言迎合,从不说让皇帝不高兴的话,因而得到宠幸,独揽朝中大权。
C.李适之处事粗疏不严密,缺乏政治斗争经验,被工于心计的李林甫设圈套陷害,从而失去玄宗的信任。
D.李林甫堵塞圣听,贬黜敢于为李适之上疏开脱的杜琎,杀一儆百;又以立仗马为喻,威胁众谏官缄口。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场圃未毕,请候冬间。(3分)
(2)张九龄上所拔,颇以后进少之。(3分)
(3)威震中外,谏官但持禄养资,无敢论事。(4分)
参考答案
10.C (善:认为……对,同意,意动用法。)
11.C (注意题干中“直接”一词。①表现李林甫工于
心计。②表现李林甫死守纲纪。⑥表现李林甫的谄媚。)
12.D (杜 并非为李适之上疏开脱。)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句。
参考译文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宫中闹鬼怪。第二天,玄宗召集宰相们上朝议事,说自己想回驾西京长安。裴稷山、张曲江劝阻说:“老百姓收割打场未完毕,请皇上等侯到冬闲时再回驾西京。”当时,李林甫刚刚升任宰相。他心中暗知皇上的想法,待到退朝时,他假装腿瘸落在后面。皇帝问:“腿怎么跛了?”李林甫回答说:“我的腿没毛病,是希望单独向您上奏。”于是说:“洛阳、长安二京,是皇上的东宫与西宫。皇帝要去哪座宫,难道还用选择日子吗?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打场,单独免去他们的过路赋税就可以了。我请求皇上允许我下令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就在这一天回驾长安,再也没有上东都洛阳来。过了十多天,裴耀卿、张九龄都被免除宰相职务,牛仙客被提拔。
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杀害了天下无数有才干有名望的人。因此,自皇太子以下,没有人不恐惧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开元初年,姚崇、宋璟等几个老臣,多向皇上推荐日后能替代自己为相的人,用以谋得国家太平,百姓康乐。国家治理好了,皇上的心也就安定了。张九龄是玄宗皇帝亲自选用的人,但又总以为他年轻资历浅而不很看重他。张九龄为人正直,多次直言顶撞皇帝,皇帝一怒之下,罢免了他的宰相。玄宗皇帝有雄才大略,为人豁达,用人不疑。晚年得到李林甫,养成为所欲为的习惯,李林甫从不说逆耳之言,皇上非常宠爱他。于是,玄宗皇帝就深居在宫帷中,贪恋声色,恣意享乐。大臣及以下,很少有机会见到他,不论大事、小事,都一律责成宰相李林甫去办理。李林甫虽然不通晓词赋文章,但对官场上的事情却精明干练,死守原有的纲常法纪办事,即使是有特别才能的士大夫,也没有被提拔任用的门路。李林甫为人阴毒残忍,胸藏杀心,但从不将爱憎表露在脸色上。玄宗皇帝左右的人,就连厨师和微粗活的仆役,他没有不笼络收买的,因此,皇上一举一动他都知晓。李适之刚任宰相时,行事疏忽而不缜密,被李林甫设下圈套陷害了。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下面有金矿,开采出来可以给国家增加财富,但是皇上并不知道。”李适之以为他是说的好话,有一天,很得意地将此事上奏玄宗皇帝。皇帝非常高兴,就问李林甫,李林甫说:“我早就知道这事了。但是华山是皇上的风水命脉,是王气所在的地方,不能挖掘,因此,我不敢说这事。”皇上从此就轻视李适之,就对他说:“今后,凡要向我奏事,先要跟林甫商议,不要太随便了。”从此,李适之就被束缚了手脚。李林甫任宰相期间,凡不是经他引荐的人,他都罗织罪名将他杀掉。李林甫威震朝廷内外,所有的谏官只有老老实实地领取俸禄供养家小,没有人敢进谏议论朝政。只有补缺杜琎还再上疏,第二天,就被贬黜为下邽令。李林甫召集谏官们说:“现今上有圣明的皇帝,当臣子的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还来不及呢,哪里用得着多嘴多舌提意见发议论。你们没有看到那些仪仗队的马吗?整天老老实实没有一点响动的,就可以吃到三品的饲料;只要它敢叫一声,立即被赶出去。即使它想叫第二声,哪里还有机会呢?”从此,向皇上进谏的道路就被完全堵死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报孙会宗书》选自《汉书·杨恽传》》,是西汉的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一封著名书信。在信中,他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逐点批驳孙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
- 沈炼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
- 文言文的阅读练习以及答案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3-17题。(19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导语:高崇文,字崇文,幽州人,祖籍渤海蓚县,是唐代名将。关于他,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内容,欢迎
- 《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洪迈《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存亡大计(宋)洪迈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
- 新唐书原文: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
- 孟子·告子下无过无不及【原文】 白圭①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②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曰:“
- 后汉书原文: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
- 游大理日记文言文翻译游大理日记是崇祯十二年三月徐霞客在大理盘桓所写的日记。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游大理日记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游
- 钟繇传文言文阅读题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
- 文言文童趣翻译及原文《童趣》写了作者追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
- 蒲松龄著作文言文翻译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
-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进士。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乐久居职,求润州推官。二浙旱,郡遣吏视苗伤,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觌受檄覆按,叹
- 廉耻【清】顾炎武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
-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①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
- 解元小传传文言文翻译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看看下面的解元小传传文言文
- 论衡卷十七指瑞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卷十七·指瑞篇作者:王充儒者说凤皇、骐驎为圣王来,以为凤皇、骐仁圣禽也,思虑深,避害远,中国有道则来,无道则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 “杨霆字震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杨霆字震仲。少有志节。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
- 赵普字词文言文翻译赵普祖籍幽州蓟县,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下面是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