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1-02 21:59:11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来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④。有sha6*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sha6*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zheng6*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桡:弱。 ③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馆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④廷政:执法官。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还车而返。 还:退回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石渚辞曰……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有sha6*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
C.不复于王而遁。 子复事矣。
D.石渚之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6.给文中划线语句添加被省略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乘难与比行——万乘难与(之)比行
B.不复于王而遁——(荆师)不复于王而遁
C.荆之为四十二世矣——荆之为(国)四十二世矣
D.zheng6*法枉必死——zheng6*法(者)枉(法)必死
7.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zheng6*法枉必死。 ⑤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4分)
② zheng6*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参考答案
4.C(还,这里应读“xuán”,作“掉转”讲。)
5.D(两个“之”字,均为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A项,上句“辞”字作“辞别”讲,下句“辞”字作“拒绝”讲。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字是副词,加强判断。C项,上句“复”字是动词,作“告白”讲;下句“复”字,有“仍旧”的意思。)
6.B(省略的主语应是“子囊”)
7.A(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8.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9.①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
②掌管法律的人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参考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sha6*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sha6*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属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饭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饭,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史建瑭,雁门人也。晋王为雁门节度使,其父敬思为九府都督,从晋王入关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于陈州,尝将骑兵为先锋。晋王东追黄巢于冤朐,还过梁
- 袁枚《游武夷山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袁枚《游武夷山记》原文及翻译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
- 元忠张君家传归有光元君既殁之三年,其子士瀹葬之县东南;以为墓铭所以藏诸幽也,将欲发扬先人之德,莫如传。昔太史公赞留侯云: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
- 《百家姓·汲》文言文历史来源历史来源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魏宣公太子曾居于汲邑(在今河南省卫辉市)时称太子汲。其支孙遂以"汲
- 宋史原文:宋守约,开封酸枣人。以父任为左班殿直,至河北缘边安抚副使,选知恩州。仁宗谕以乱后抚御之意,对曰:“恩与他郡等耳,而为守者犹以反侧待
- 九年级的语文文言文方法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文学家、史学家,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重点词义梳理。
-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 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也。胤既幼孤,有识之后,降食哀戚,亦以丧礼自居。又以祖不知存亡,设木主以事之。由是以孝闻。容貌质素,颓然若不足者,而
- 君子行于道路【原文】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
- 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
- 宋史原文: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
-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
- 黄宗羲原文: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
-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
-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
- 剑侠王士祯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
-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
-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