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01:03:55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诏下,公私便之。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中书特为去之。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 ②称贷:借钱给人。
③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民户籍:造册登记。
B.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听:听从。
C.何忧不治哉治:治理得好,太平。
D.其介如此介:耿介。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谭澄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⑥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澄自幼聪明颖悟,十九岁便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上任后他压制豪强,扶救贫民,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谭澄任怀孟路总管时曾赶上大旱,他发动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得以度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谭澄文武双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严忠范守卫成都子城,他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著;元世祖又任命他为副都元帅,负责抚慰罗罗斯人,但刚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谭澄为人非常刚强正直,大名宣抚使游显曾经为各路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亲自来到中书省辞谢,拒绝了游显的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5分)
(2)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5分)
参考答案
8.B(听:听凭,任凭)
9.C(②“为免其通”是皇帝采取的措施,③“复大籍其民”是朝廷的举措,都不属于谭澄治理措施;⑥表明谭澄耿直,也不属于治理措施。①④⑤都属于谭澄任地方官时的治理措施)
10.A(谭澄是承袭叔职当上交城县令的)
11.(10分)
(1)地方豪强中有人掌握着官吏的短处(1分) 趁机作奸犯科,(1分)谭澄查出主犯的姓名,(1分)都依法治罪。(1分)(连贯1分)
(2)(谭澄)一到任就掩埋露在外的尸骸,(1分)修缮被烧毁的房屋,(1分)赈济饥饿贫困的百姓,(1分)召集逃亡的人众,(1分)百姓逐渐安定下来。(1分)
参考译文
谭澄,字彦清,德兴府怀来县人。父亲谭资荣,金朝末年任交城令,蒙古军攻下河朔地区,谭资荣率全县归附,被赐给金符,任命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任交城县令。不久,又被赐给虎符,为行元帅府事,随从攻打汴京有功。四十岁时生病,举荐弟弟谭资用代理自己的职务。谭资用去世,谭澄又承袭了叔叔的职务。
谭澄自幼聪颖,任交城县令时,年仅十九岁。交城境内有一条文谷河,分流灌溉交城的田地,文谷水北岸的郭帅筑堰独揽水利,多年来人们一直为此事告状,都未获得妥善处理。谭澄以理折服郭帅,令其把水堰决开,使交城百姓的均受其利。强豪之民中有人掌握着官吏的短处,因而作奸犯科,谭澄查出他们的姓名,都依法予以治罪。乙未年登记户籍,官府多以客居的人户登记,等到征收赋税,居民逃散殆尽,官府又借贷给百姓,积下的利息有数倍之多,百姓无法偿还。谭澄至朝迁觐见,通过中书令耶律楚材,向太宗窝阔台面陈利害,太宗为之动情,于是下令免去拖欠的赋税,私人欠下的钱物,年月虽长,也只取一倍的利息;逃走的百姓能够归回者,免去三年的租税。诏令下达后,公私都称便。壬子年,又大规模登记户口,谭澄把不是长久居住在交城者的户口全部删去,赋税因此能够按时征收。
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擢升谭澄为怀孟路总管,不久又赐给金符,可换用金虎符。这一年大旱,谭澄让百姓开凿唐温渠,引来沁水灌溉田地,百姓得以躲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以充分利用。至元二年,迁升为河南路总管,改任平滦路总管。七年,入朝廷任司农少卿,不久又出朝任京兆总管;居官一年,改任为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他)建议说:“不孝敬有三个方面,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应该下令,百姓年纪在四十岁以上仍没有儿子的,听凭其娶妻,以接续香火。”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颁布命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卫城都,被宋将昝万寿击败,退守成都内城。元世祖忽必烈命谭澄取代严忠纪。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贫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这时西南夷人罗罗斯族归附元朝,元世祖认为安定新归附者,应该选用文武全才的人,于是任命谭澄为罗罗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他刚到任,便因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八。
世祖曾与太保刘秉忠评论当时各地方长官,刘秉忠说:“如果都像邢州的张耕,怀来的谭澄,还忧虑不能治理好国家吗?”游显任大名宣抚使,曾经为各路的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到中书省辞谢说:“难道皇上不认识我谭澄吗?却要由游显举荐!”中书省因此特地把他的名字划掉了,他就是这样耿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的固定反问句式1."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
- 清史稿原文: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
-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
- 二鹤救友文言文翻译二鹤救友主要讲述两只喜鹊救助朋友的寓言故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二鹤救友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二鹤救友文言
-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
- 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 朱碧潭诗序文言文作者:王慎中〔明〕王慎中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
- 高中必修五文言文原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是关于高中必修五文言文原文的内
- 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原文及翻译导语: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
- 环翠亭记[明]宋濂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沿城直趋而西,是为罗家之山。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
- 文言文的名句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一起来看看文言文的名句,仅供大家参考!谢谢!文言文名句1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 广东高中必修一文言文精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为大家分享广东高中必修一
- 班超字仲升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班超字仲
- 楚佞鬼文言文及译文【原文】楚佞鬼邓牧楚佞鬼。有鬼降于楚曰:“天帝命我治若土,余良威福而人。”众愕然,共命唯谨。祀之庙,旦旦荐血食,跪而进之。
- 文言文训练附答案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
- 文言文朗读的指导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文言课文要“能顺畅的朗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加强文言文朗读的指导与测试,是
-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
-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內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 裴蕴,河东闻喜人也,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大业初,考绩连最。炀帝闻其善政,征为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