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中和胜相院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05 06:39:29
中和胜相院记
苏轼
佛之道难成,言之使人悲酸愁苦。其始学之,皆入山林,践荆棘蛇虺,袒裸雪霜。或刲割屠脍,燔烧烹煮,以肉饲虎豹鸟乌蚊蚋,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年而后成。其不能此者,犹弃绝骨肉,衣麻布,食草木之实,昼日力作,以给薪水粪除,暮夜持膏火薰香,事其师如生。务苦瘠其身,自身口意莫不有禁,其略十,其详无数。终身念之,寝食见之,如是,仅可以称沙门比丘。虽名为不耕而食,然其劳苦卑辱,则过于农工远矣。计其利害,非侥幸小民之所乐,今何其弃家毁服坏毛发者之多也!意亦有所便欤?
寒耕暑耘,官又召而役作之,凡民之所患苦者,我皆免焉。吾师之所谓戒者,为愚夫未达者设也,若我何用是为。剟其患,专取其利,不如是而已,又爱其名。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答自若,谓之长老。吾尝究其语矣,大抵务为不可知,设械以应敌,匿形以备败,窘则推堕滉漾中,不可捕捉,如是而已矣。吾游四方,见辄反复折困之,度其所从遁,而逆闭其涂。往往面颈发赤,然业已为是道,势不得以恶声相反,则笑曰:“是外道魔人也。”吾之于僧,慢侮不信如此。今宝月大师惟简,乃以其所居院之本末,求吾文为记,岂不谬哉!
然吾昔者始游成都,见文雅大师惟度,器宇落落可爱,浑厚人也。能言唐末、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惟简则其同门友也。其为人,精敏过人,事佛齐众,谨严如官府。二僧皆吾之所爱,而此院又有唐僖宗皇帝像,及其从官文武七十五人。其奔走失国与其所以将亡而不遂灭者,既足以感慨太息,而画又皆精妙冠世,有足称者,故强为记之。
始居此者,京兆人广寂大师希让,传六世至度与简。简姓苏氏,眉山人,吾远宗子也,今主是院,而度亡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亦有所便欤 便,适宜
B.我皆免焉 免,同“勉”,勉励
C.度其所从遁 度,揣测
D.而画又皆精妙冠世 冠,位居第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言之使人悲酸愁苦 凡民之所患苦者
B.设械以应敌 势不得以恶声相反
C.则过于农工远矣 惟简则其同门友也
D.而逆闭其涂 乃以其所居院之本末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答自若,谓之长老。(4分)
(2)能言唐末、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4分)
9.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对一些僧人“反复折困”“慢侮不信”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6.(3分)B(免除)
7.(3分)D(A项,代词,代这件事/结构助词,不译;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拿,用;C项,连词,表承接,就,那么/副词,表判断,是;D项,均为代词,表第三人称,译为“他的”“他们的”)
8.(8分)(1)(4分)研究一些浮夸不实的学说,整理衣服坐到大堂上,问答自如,这样的人就是所说的长老。(“荒唐”“摄”“自若”各1分,句意1分)
(2)(4分)他能讲述史书所不能记载的唐末、五代时的事情,于是就跟他交往,非常熟悉。惟简是他的同门好友。(“因是”“游”各1分,“传记所不载者”句式1分,句意1分)
9.(4分)因为这些僧人:①投机取巧,逃避劳役;②弄虚作假,不守戒律;③故弄玄虚,欺骗公众;④有名无实,胡乱应付。(每点1分)
【参考译文】
佛家思想难以学成,说起来会让人内心悲愁凄苦。那些人开始学佛时,都是进入深山老林,踏着荆棘丛生、毒蛇遍地的小路,冒着冰霜寒雪前往的。有的还要捕杀动物,切肉烧煮,甚至要把自己喂给虎豹鸟鹊蚊虫,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他们饱受辛苦,历经成百上万年才得以成功。不仅如此,还要抛弃亲人,穿着麻布,吃草木的果实,白天辛勤劳作,供应柴火清水,打扫卫生,晚上点灯薰香,彻夜苦读,侍奉师傅如同亲生父母。还必须让自己吃苦受累,自己的心意想法也不能随意说出,即使要说,也只是简略的多,详细的没有固定数量。需要终身去思考,时刻去认知,做到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出家之人。虽然名义上是不用耕作之人,但是劳累受苦卑微受辱的程度,与农夫工匠相比要严重许多啊!掂量其中的利害得失,他们并不是想得到普通百姓的快乐,可是为什么现在这种抛弃家庭、改换服装、剃除毛发的有这么多呢?这样的想法合适吗?
冬耕夏作农忙时,官府又召集百姓,派发劳役,凡是老百姓所担心害怕的,自己都可以免除。师傅所说的律条,是为愚笨和未能领悟的人规定的,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呢?删除自己担心的部分,独享有利的部分,不这样做是不行的,自己又喜爱那些名声。研究一些浮夸不实的学说,整理衣服坐到大堂上,问答自如,这样的人就是所说的长老。我曾经研究他们的谈话,大概是一定不能轻易让别人知晓,设置规矩来应付对手,隐藏身形来预防失败,窘迫时如同推人落水,不好找寻,就是这样啊。我游学各地,见到他们就要再三反驳,推测他们逃跑的方向,迎上去拦住他们的去路。他们常常满红发红,但是他们已经做了这样的学说,情势上不能用不好的言语来呵斥他们,就会笑着说:“这些人就是异教魔徒!”我对于僧侣,轻慢侮辱,不相信他们的学说到这样地步了。现在宝月大师惟简,竟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述他所居住院子的原委,这不是很荒谬的吗?
不过,我以前刚开始游学成都时,看到文雅大师惟度,仪表风度大方可亲,是个淳朴厚道的人。他能讲述史书所不能记载的唐末、五代时的事情,于是就跟他交往,非常熟悉。惟简是他的同门好友。惟简为人,精明聪慧,才智过人,信奉佛教,跟大多数人一样,做事严谨,如同官府的做事程序。二位僧人都是我最喜欢的人,这个院子又有唐僖宗皇帝的画像,以及随从的文武官员七十五人。这些人到处逃亡失去朝廷的情形,和即将亡国但最终又没有灭亡的原因,都足以让人感慨叹息万分,这些绘画又都精妙盖世,有很高的名声,所以我就稍微替他写点什么了。
刚开始住在这里的,是京兆人广寂大师希让,传位六世,直到惟度和惟简。惟简姓苏,眉山人,是我的远房宗族,现在主持这个院子,但惟度已经去世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赵简子元日放生赵简子元日放生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 画龙点睛文言文及翻译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以下是小编
- 《典韦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
- 文言文《魏学曾传 明史》阅读理解的答案文言文,完成4-7题。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
- 陈埙,字和仲,庆元府鄞人。大父叔平与同郡楼钥友善,死,钥哭之。埙才四岁,出揖如成人。钥指盘中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问何所据?对以杜
-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
- 《魏书·王烈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魏书·王烈传》原文: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
- 文言文《邴原泣学》原文及翻译邴原泣学的故事教会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邴原泣学》原文及翻译,
- 刘禹锡《陋室铭》作品赏析《陋室铭》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
-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1、下列句中与“
- 陈文,字安简,庐陵人。乡试第一,正统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命进学东阁。秩满,迁侍讲。景泰二年,阁臣高谷荐文才,遂擢云南右布政使。贵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高中语文文言文找准读音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背诵经验一般同学认为,文言文阅读的记忆类考题,仅是默写的6道小题,只占18分。其实不然,古诗词赏析中的第7小题,即词
-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 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
-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
- 文言文阅读: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
- 陈书原文:樊猛,字智武。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虏短兵接,杀伤甚众。台城陷,随兄毅西上京,累战功为威
- 后汉书原文: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更始①立。使使者徇郡国,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