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01 11:13:54
纲鉴易知录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纲鉴易知录》是一部记载从传说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初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纲鉴易知录》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纲鉴易知录》文言文阅读原文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纲鉴易知录》文言文阅读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持节发仓栗以赈之 B上贤而释之
作《师说》以贻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 庄助复为请高 D尊庞于群臣无二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
3、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纲鉴易知录》文言文阅读答案
1、D.夺:改变。
【解析】A.比的本义为“并列;并排”,《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如: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B.“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矫即假托之意C.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列传》)“指”同为“旨”通假字,即意旨,文中就是这个用法。
2、B.前一个为连词,表因果,翻译成“因而”。后一个连词,表转折,翻译成“却”。(A.均为介词,表目的C. 均为介词,替D. 均为介词,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这题一般多考查“相同”,今年考查“不相同”,重在审题。
3、C.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译文: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解析】材料节选自《纲鉴易知录》,这是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初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二百余年中,刊刻了二十余次,并译成外文,传播海外。
4、(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2)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纲鉴易知录》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认为他贤德就赦免了他的罪。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庄助又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只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有人劝汲黯说:“皇上想让群臣全都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踞厕:坐于床侧。一说,坐在厕屋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疑问代词归类常用的疑问代词有三类:问人,问事物,问处所。1,问人的疑问代词:谁,孰。孰字的用法:A,与谁相同,如:孰为夫子?
- 资治通鉴原文: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汉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
-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也。少知名,年十八,郡署户藓史主记主簿。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藓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
-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
- 知恩图报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 *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马说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郑人买履文言文道理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下面是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道理的内容,欢迎阅读!郑人买履作者:淮
- 对文言文的教学再认识何谓“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
- 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夜游赤壁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各位,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夜游赤壁文言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夜游赤壁文言文翻译
- 方山子传的文言文以及答案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
- 宋史【原】是岁,哲宗亲祀南郊,轼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有赭伞犊车并青盖犊车十余争道,不避仪仗。轼使御营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
-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
-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
- 《吴山图记》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文章,主旨在于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
- 旧唐书原文:曹确,字刚中,河南人。父景伯,贞元十九年进士擢第,又登制科。确,开成 二年登进士第,历聘籓府。入朝为侍御史,以工部员外
- 李世民畏魏征文言文阅读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
- 【原文】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
- 象虎原文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