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15:21:33
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向来是语文考试的重难点,下面是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无锡县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翮,使不能飞。雁杂处鸡骛间,亦颇驯扰,惟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两雁相顾,引吭奋翮,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两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而此雁垂翅既久,不能奋飞,屡飞屡堕,竟不得去。屋檐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视之,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瘗之,名曰“雁冢”。
翻译
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人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但是怕它飞走用绳子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大雁寄居在鸡舍中,忍受着鸡的欺负,只听得空中大雁叫时就抬头叫喊回应。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大雁相互对应鸣叫展翅,象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每次飞起又掉下来,竟然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过了一天,书生来察看,两只大雁都死了。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合起来葬了它们,取墓名为“雁冢”。
附: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直译和意译
1.关于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保持原文的本来面貌。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关于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特别是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二、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
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今译时还应运用具体的翻译方法。具体方法大体包括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项。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和句法结构,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古文今译最基本的方法。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改变原句词序的句法,只要对原句中的字词,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最恰当的有对应意义的词语来翻译就可以了。文言文单音节词较多,要注意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节词。尤其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
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译为:“【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除【 】内是必要的增补外,字词,古今是一对一的关系;词序、句法结构,古今相同。这种翻译方法就是对译。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便于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由于古今汉语相同之处颇多,所以对译也就成了古文今译的一项基本方法。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应尽量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不清楚的,才可作适当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特殊词序,今译时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常见的倒装句有:
(1)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3)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4)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的地方,今译时作必要的增添补充。常见的省略句有:
(1)省略主语:【渔人】复前行,欲穷其林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古代汉语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删除不译。
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译为:“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原文中
十位数与个位数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有”字,今译时可删除不译。再如“夫战,勇气也。”可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今译时可删去不译。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可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今译时删去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径直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一些专有名词,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变通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信实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平时练习中,要注意练习“操作程序”,这就是:
第一步,对译。将古文中词的现代汉语的意义对应着写下来,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词。
第二步,看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移位、增补、删减、保留等)。
如果按部就班,即使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一般都可以顺利地解决。
三、古文今译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
不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是产生误译的重要原因。如“其一犬坐于前”句,前面已有“一狼径去”,而根本没有出现“犬”字,只要细心分析就会清楚:“其一”是指其中一条狼,只不过“狼”字承前省略了。“犬坐于前”的主语既然是“狼”,“犬坐”当然不是“狗蹲坐”,而只能是“像狗那样蹲坐”的意思。误译者没有发现“犬”字是名词用作状语而导致误译。文章是个整体,字、词、句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考点《论语·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
-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黾池令。
- 史记吴起传 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 司马迁原文: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
-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导读: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
- 李固言,赵郡人。祖并,父现。固言,元和七年登进士甲科。太和初,累官至礼部郎中、知台杂。四年,李宗闵作相,用为给事中。五年,宋申锡为王守澄诬陷
- 掌握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升初的孩子如果能有一定基础,升入初中后学起来会更容易些。小升初语文掌握六个方法,帮孩子们轻松应
- 语文必背文言文《登飞来峰》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往往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一些必背的文言文更是考试中的重点。下面是有关语文必背文言文《登飞来
- 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
- 查继佐原文: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
- 周丰文言文翻译周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周丰文言文翻译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
- 张博抄书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高中学习的重点,今天小编整理了张博抄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 三国志原文: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谓元景曰:“卿昔
- 刘处士,讳献廷,字继庄,别号广阳子,大兴人。处士颍悟绝人,博览负大志。不仕,不肯为词章之学。年十九,亲殁,挈家而南,隐于吴。志在利济天下后世
- 《兴贤》 原文: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
- 象虎原文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
- 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年十九举进士,释褐。二十三举直言,仁宗亲策之于廷。时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辙因所问,极言得失。策入,辙自谓必见黜
- 余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玠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
-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
-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①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