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

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0 14:12:12 

标签:

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

进入中学,同学们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语文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呢?下面和小编看看吧!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记录这些成果的书,都是用文言写作的。因此,学好文言文对阅读古籍图书,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汲取中国古典文化都具有极大的好处。对中学生来说,学校文言文还是中考和高考要求的一项能力,而初中是否有文言基础,则相当关键。文言文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学生有时候不太理解当时的语序或则规范,这就容易出错,有时候还闹出不必要的笑话

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的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

“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及答案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
  • 三国志原文: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
  •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
  • 文言文中焉的意思和发音读音:yān翻译:①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②表示疑问,相当于“何”
  • 史记原文: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 三国志原文: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①自东征备,破之,还于官波。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自引兵至黎阳,将波河。
  • 刘基《窃糟》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
  • 许景衡传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登元祐九年进士第。宣和六年,迁殿中侍御史。朝廷用童贯为河东、北宣抚使,将北伐,景衡论其贪缪不可用者数十事,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识在初中的语文需要学习文言文,那么大家对于文言文都了解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重
  • 惠州府志原文: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
  • 晋书原文: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荣阳令,迁太子洗马。以诛杨骏
  • 汉书原文: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
  • 试论文言文教学论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上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详细内
  • 清史稿原文:骆秉章,原名俊,广东花县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稽察银库,却陋规,严检阅。吏不便其所为,欲齮龁①去之,会发
  • 学舍记文言文阅读及译文学舍记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
  •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郑燮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
  • 后汉书原文:隆字伯文,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建武二年,诣怀宫,光武甚亲接之。 时,张步兄弟各拥强兵,据有齐地。拜隆为太中大夫,持
  • 晋书原文:范乔字伯孙。年二岁时,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涕泣。九岁请学,在同辈之中
  • 《水经注 卷二十一》文言文《水经注卷二十一》作者:郦道元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地理志》曰:出高陵山,即猛山也。亦言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