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救命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19 19:30:03
标签:
锅巴救命文言文翻译
锅巴救命比喻孝敬父母,并持之以恒。出自《世说新语》的第一门,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锅巴救命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锅巴救命文言文翻译
【原文】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
①好::喜欢、喜爱。
②铛:铁锅。
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④恒:经常、常常。
⑤嚢:口袋
⑥辄(zhé):就。
⑦伫(zhù)录:同“贮藏”,储存,收藏。
⑧遗(wèi):送给,赠予。
⑨值:时值。
⑩未展:来不及。
⑾于:在。
⑿走:跑。
(13)皆:都。
【翻译】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掌管文书机要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藏起来,回家的时候就赠送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聚集收敛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于是就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大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挚的孝心的报答。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常见的文言文代词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
- 饱而知人之饥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 朱国桢王长年智斗倭寇原文:古称操舟者为“长年”[1]。王长年,闽人,失其名。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2],倭薄会城大掠[3],长年为贼
-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过苏,欲建僧寺阁,会费巨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
- 床头捉刀人【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
-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
- 吕氏春秋原文:二曰:尝试观於上志,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
- 口技文言文原文翻译口技是一篇十分经典的初中文言文课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 《铁杵磨针》原文注释及赏析《铁杵磨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
- 初中文言文的三步走学习法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
-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整理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
- 研究生写文言文翘课论参考翘课论晨课皆翘,非课不佳,师不善,弊在熬夜。熬夜而力亏,翘课之道也。或曰:晨课尽翘,率熬夜耶?曰:不熬者以熬者累,盖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之铁杵磨针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铁杵磨针铁杵磨针(《方舆胜览》)[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 宋史原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
- 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
- 明史原文:陆昆,字如玉,归安人。弘治九年进士。授清丰知县。以廉干征,擢南京御史。武宗即位,疏陈重风纪八事:“今郎署建言,当加旌擢,而言官考绩
- 鹦鹉与八哥文言文翻译八哥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鹦鹉与八哥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鹦鹉与八哥文言文翻译原文:山梁货店市
- 《愚公移山》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 杂说四[唐]韩愈 【题解】本文原题四则,这是第四则。所谓杂说,是一种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近似于现代的杂感
- 马璘,扶风人也。祖正会,右威卫将军。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璘少孤,落拓不事生业。年二十余,读《马援传》至“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
评论
发表评论
